【高考调研】高三历史总复习:全套作业(1)(含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高考密码原创卷)范森林在《中国政治思想的起源》中说:“由于男人在社会物质生活资料中的主要位置,‘宗’的血缘谱系以男方的血缘谱系划分。由于有了‘宗’的区别,自然有了‘宗’的发展,因此,又有了‘大宗和小宗’‘亲和戚’的关系。在宗法制下,随着人口的增加,‘宗’与领土扩张(开疆辟土)相结合,就产生封建制”。由此可知宗法制 ( )

A.不适应西周生产力发展水平 B.以母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 C.有利于巩固政权 D.中央是小宗,地方是大宗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男人在生产中的主要位置”可知,宗法制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A项错误;宗法制以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B项错误;中央是大宗,地方是小宗,D项说法与史实颠倒,故选C项。

2.(2014·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 ( ) A.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 B.宗法制度并不成熟 C.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 D.世袭制度并不成熟 答案 C

解析 AB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根据“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可知,当时有严密的世袭制度,以兄终弟及为主,嫡长子继承制还未确立,故D项错误,C项正确。 3.(2014·金华十校模拟题)《礼记·昏义》中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这是了解和研究古代婚礼的重要资料

B.古代婚礼可能影响到两姓联姻的质量和稳定性 C.古代婚礼涉及宗族是否昌盛

D.先秦婚礼之制集中体现了法家思想 答案 D

解析 抓住关键词“昏礼”“合二姓之好”“事宗庙”“继后世”等可推断出,材料描述的是古代婚礼对宗族制度的影响:密切两个家族的关系;传宗接代。所以君子把婚姻当作大事,体现了儒家礼治思想。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项。

4.(2014·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 )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分封制是各封国“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故B项正确。A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2014·高考密码原创卷)“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

不相识”。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主要影响是 ( ) A.有利于加强血缘关系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 D.有利于儒家思想形成 答案 C

解析 “宗子法坏”即宗法制遭破坏,造成人员“流转四方”“亲未绝,不相识”,C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影响;B项说法错误;儒家思想形成是在战国时期,D项错误。

6.(2014·效实中学模拟题)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田氏代齐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原有的宗法分封制遭到了破坏,故D项正确。

7.(2014·温州十校联合体模拟题)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答案 D

解析 材料指出秦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后为了“称成功,传后世”而确立皇帝名号,故D项最恰当。选项BC不符合史实,A项不是本意。

8.(2014·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历史学家许倬云说:“春秋以后,战国时代虽然征伐不已,七强之间几乎已无复华夏蛮夷的区别。最后,秦统一天下,不仅因其武力的征伐,更因孟子所谓‘天下定于一’的观念,已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据此,秦统一天下的基础可以概括为 ( )

A.华夷观念淡化 B.武力征伐影响 C.儒家思想主张 D.文化心理认同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信息“无复华夏蛮夷的区别”“武力的征伐”“‘天下定于一’的观念”“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可知D项正确。

9.(2014·凤凰中学模拟题)小明阅读柳宗元《封建论》中的一段文字如下,经过分析,你认为文中◆处应为 ( )

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守宰不得行其◆。……失在于◆,不在于◆,秦事然也 A.制、理、制、政 B.制、制、制、政 C.制、理、政、制 D.理、制、政、制 答案 C

解析 柳宗元表达的是:朝廷有治理百姓的制度,而不让郡县专权,这是正确的;中央有管理财务的大臣,不让地方官自行其是,这也是正确的;但是郡县不能正确发挥郡县制的作用,郡守、县令不能很好地治理人民……这种过失在于政治方面,不在于郡县制本身。秦朝的情

况便是这样。故C项正确。 10.(2014·桃江一中模拟题)“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据此推论,这些官员 ( )

A.是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各级官员 B.可以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C.分管着国家和皇室的各种事务 D.拥有所辖区域的军队管理权 答案 D 解析 由“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这些官员属于郡县制之下的官吏,官吏掌管地方行政辖区的行政、刑狱事务以及军事、治安和赋税,但不能世袭,排除B项。A、C项属于中央政府官员及职能,故D项正确。

11.(2014·银川一中模拟题)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这一“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 )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 C.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郡县制的理解。由“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得知这是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所以选B项。 12.(2014·延边二中模拟题)下列有关秦朝的史实阐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疆域辽阔,超过了前代,疆域最南端的郡为象郡

B.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是商鞅变法普遍推行县制的延续

C.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称为朝议制度

D.建立起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ABD项说法均符合教材知识,C项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13.(2014·邯郸市模拟题)(11分)历史上围绕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