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期末复习
传播的定义: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基本的特点:
1.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是因为,传受双方表达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3.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是一种通过信息的传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4.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共同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同的理解,从广义上说,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5.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解释“行为”,把其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考察其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 解释“过程”,着眼于传播的动态与运动机制 解释“系统”,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古登堡印刷术的意义:
一、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经过欧洲工业革命的推动,印刷技术不断革新,迅速跨越了人力生产而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产的阶段。
二、古登堡印刷术对西欧近代文化具有重要影响
1、 带动了出版领域的繁荣与发展。书籍批量生产,书价降低;书籍变得规范、准确;期刊
的出现;报纸的诞生;
2、 扩大了学术思想的传播。有了印刷术,学术的基础得以扩大,大大加强了学术界的彼此
交往,促进了学术的繁荣;印刷书籍,在发展文化和保存文化遗产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科技文献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引发了翻译时代的到来;
3、 推动了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印刷术的发明,推动《圣经》的普及,使新教的主张不会
仅局限于某些地区。
4、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语言的统一。17世纪末,拉丁语逐渐被法语取代。
5、 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西欧基础教育得到发展、识字率得到提高,文化水平提高,促进
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进步。
6、 许多思想观念、行为举止、礼仪须知等在这时候 通过文字的宣传而普及推广。
总之,古登堡印刷术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集合行为:
I
定义: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多以群集、恐慌、骚乱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与破坏。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
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 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部分宣传鼓动与普遍情绪的产生
(4)社会控制能力减弱,政治军事传媒方面
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组织外传播及形态
组织外传播的过程: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 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也是多方面的。从广义上来说,组织任何与外部有关的活动及其结果都带有信息输出的性质,例如,企业组织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员工的形象,精神面貌甚至公司的建筑物等,都携带并输出丰富的信息。 组织的宣传活动:组织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信息输出活动 宣传活动的大致分类: 1,公关宣传
指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例如,捐助社会公益事业、举行形式多样的地方联谊等。 2.广告宣传
广告是一种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大面积宣传活动,也是社会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信息输出方式。 3.企业标识系统宣传CIS 大众传播定义: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
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 1.环境监视功能 “瞭望哨”作用 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II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政治功能:①监视(收集情报)
②协调(解释情报;制定、传播和执行政策) ③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递
经济功能: ①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的机会的信息
(重要贡献) ②解释这种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管理市场 ③开创经济行为
一般社会功能:①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它们 ②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 ③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
④娱乐(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产生是人类传播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结果。
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是19世纪30年代,代表性事件是\人人都看的报纸\——廉价\便士报\的出现(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先驱报》的创刊为标志)
廉价报纸也称为大众报纸,特点有: ①价格低廉
②内容以新闻、信息、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 ③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乃至几十万份
④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⑤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
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1. 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 客观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客观环境 到 客观环境-信息环
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客观环境的变化
2. 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
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环境 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3. 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要点+阐述) 主要内容: 1.媒介即信息
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 2.媒介即人的延伸
其含义是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3.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
III
是\热的\,如照片、象形文字、广播、无声电影、报刊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
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有声电影、拼音文字、电话等。
意义与局限:
麦克卢汉的理论对我们认识媒介工具的重要性是有启发意义的,但对其中的一些非科学内容,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
网瘾症的定义:
所谓网瘾症,也叫上网成瘾综合征,其表征是:
①长时间沉迷于网络(甚至每天8小时以上)不能自控; ②行为乖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身心病态;
③在网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有暴力倾向等等。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的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1. 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2. 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 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4. 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1. 极权主义理论
2.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 3.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4. 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英国学者麦奎尔关于传播制度或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①极权主义理论 ②自由主义理论 ③社会责任理论
④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 ⑤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 ⑥发展中回家的媒介理论
前四种是美国学者席伯特和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大体包括的原理原则: ①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③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IV
④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大众的概念:
社会成员失去了统一的行为参照系,变成了孤立的、分散的、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即所谓\大众\
大众与公众的区别:
公众虽然规模很大而且分布范围大,但这个概念一般指社会上围绕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或问题,通过公开、合理的讨论而形成的能动的社会群体,他们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其行为是有理性的。
受众的群体背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①人口统计学意义的群体,包括性别、年龄、籍贯、民族、职业、学历等
②社会关系意义上的群体,如家庭、单位、团体、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归属阶层,宗教信仰群体等。
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 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传播权,在传统上称为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 知晓权,是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
狭义上指的是行为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或目标的程度;
广义上则指这一行为所引起的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实际产生的一切影响和后果。
传播效果概念的双重含义:
①它指带有说服动力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②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1. 环境认知效果 大众传播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2. 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大众传媒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新的规范和价值,又可以通过舆
论监督来维护既有的规范和价值。
3. 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大众传媒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认知和价值取向的领域,它们还通
过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直接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动
“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 一、《人民的选择》
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