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全面水质管理制度

全面水质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工业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水质管理。水质管理不仅仅是对水质进行检验,更为重要的是要致力于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管理。 1.2 全面水质管理就是把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全面地、有效地控制起来,贯彻于产、供、销各个方面,实现“水质以国际标准为准”的质量方针。 1.3 水厂水质管理是保证水质的关键,它主要是通过对水厂净化操作人员、处理构筑物、设备、药剂、工艺方法等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的控制,达到保证水质的目的。 2 范围 全面水质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水源水质管理、水厂水质管理、管网水质管理、净水水质管理等。 3 职责 3.1 对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进行质量管理 3.1.1 合理的选择取水口地点和水厂厂址,要考虑周围卫生条件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中的卫生防护要求。 3.1.2 根据原水水质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合理选择工艺流程和处理构筑物。 3.1.3 合理选择设计参数。 3.2 对施工质量进行质量管理 3.2.1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在施工中实行层层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返工。

3.2.2 监督工艺与土建紧密配合,共同把好质量关。 3.2.3 工程竣工时,按照设计要求,按规定组织验收。 3.3 抓好水源水质管理 3.3.1 水源防护按照江阴市政府关于“水源保护区通告”的规定。专人负责,加强巡视、督察,做好水源卫生防护工作。 3.3.2 水源管理 加强水源水质检测,做好水源环境调查和水质评价。 3.4 水厂水质管理 3.4.1 抓好中间水水质管理 合理控制加矾量,保证沉淀水浊度。保证进行前加氯时的中间水游离余氯。 3.4.2 抓好出厂水水质管理 3.4.2.1 保证出厂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浊度等关键指标优于标准值。 3.4.2.2 建立中间水和出厂水的统计、考核制度。 水质指标与经济责任制直接挂钩。 3.4.3 加强净化工艺管理

3.4.3.1

利用清水池的调节作用,做到均衡生产,

保证水质的稳定。 3.4.3.2 做好净水原材料的监督检查,严禁不合格品入库。提供合适的加矾、加氯量,经济、合理、科学指导生产。 3.4.3.3 督促做好沉淀池、澄清池的排泥,以保证水质。 3.4.3.4 管理好滤池运行及反冲洗。 3.4.3.5 控制好消毒,提供氯气投加量及控制值,保证消毒效果。 3.4.4 加强净化设备管理 3.4.4.1 对进水管、配水井定期检查,加以疏通;

药剂、溶液池、贮液池、投配池要定期洗刷池壁和池底积泥。 3.4.4.2 定期检查滤层情况,看滤层、垫层有无水平移动,滤层表面有无局部隆起下陷,滤池有无裂缝,滤层有无泥球。 3.4.4.3 清水库定期检查池底积泥情况,并定期清洗,清洗后需用10—20mg/L的氯水消毒。 3.4.4.4 输配水明渠应加盖并经常检查,明渠应及时清除清苔杂物。 3.4.4.5 定期检查各种机械设备运行情况并作维护保养。 3.5 管网水质管理 3.5.1 维修和更新管道水质管理 所有管道和配件在安装前必须将内壁的污物去掉并洗净,安装时应保证沟内无水,以免管道受污染,安装完毕后应冲洗消毒并进行监督检查。 3.5.2 管道在输水中水质管理 各自备水厂的管道不得与自来水公司供水管连通。对管网要作定期和不定期的放水,以使管中沉积的杂质放出。 3.5.3 加强管网水质检验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执行。 3.5.4 建立用户访问制度 对用户的意见和要求应尽快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应提供有关部门作为新建、改建工程时提供设计方案的根据,使管网水质能满足用户要求。 3.6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 生产中所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必须符合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持有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