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期末备考重点习题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大脑 25.关于血液中C02对呼吸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C02 是调节呼吸的重要体液因素 B.血液中C02 升高可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 C.C02 可直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 D.血液中C02 浓度过低可出现呼吸暂停 E.血液中C02 浓度过高可出现呼吸麻痹

26.正常情况下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有效刺激是( B )

A.血液中一定程度的缺氧 B.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O。 C.血液中一定浓度的碱性物质 D.肺牵张感受器传人冲动 E.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人冲动

27.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 D ) A.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肺牵张感受器 D.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 E.脑桥中枢化学

四、简答题

1.简述呼吸的概念及呼吸的四个环节。

答: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四个环节: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换气

2.简述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有何不同。

答:肺活量指的是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用力呼气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出气体,分别测量第1、2、3秒内呼出的气量并计算其占肺活量的百分比。肺活量反映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它不限制呼气的时间,故不能充分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好坏。用力呼气量是一种动态指标,它不仅能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因为限制了呼气时间,所以还能反映呼吸阻力的变化。因此是评定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

3.简述肺换气的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

答:肺换气指的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换气的过程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①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②通气/血流比值,正常入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约为0.84,这是肺部气体交换理想的状态。当此值增大或减小时都将影响气体交换。

4.简述胸膜腔内压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答:胸膜腔内压即胸膜腔内的压力。胸内负压的维持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首先它可保证肺泡呈扩张状态,以便顺利地进行肺通气和肺换气。其次是作用于胸膜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5.简述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分别是什么。

答: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呼吸运动。 肺通气的阻力有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两种,正常情况下,弹性阻力约占总通气阻力的70%。

弹性阻力包括肺弹性阻力与胸廓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

6.简述O2和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答:O2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形式:氧合血红蛋白

CO2 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形式: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五、论述题

2.试述PCO2 增高、P O2降低、H+增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答:1)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子。PCO2 增高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可以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且以兴奋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

2)PO2降低一方面可以兴奋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使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加深加快;另一方面,缺O2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当机体轻度缺O2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大于直接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表现呼吸加深加快。当严重缺O2时,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大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表现呼吸减弱,甚至呼吸抑制。

3)血液H+对呼吸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实现的。虽然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的敏感性较高,约为外周化学感受器的25倍,但由于H+不易通过血一脑屏障。

3.试述胸膜腔内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和生理学意义?

答:胸内压主要是由肺的回缩力形成的。即:胸内压=-肺回缩力。 特点:胸膜腔内压在平静呼吸时总为负值,且吸气时更负。

生理意义:首先它可保证肺泡呈扩张状态,以便顺利地进行肺通气和肺换气。其次是作用于胸膜腔内的腔静脉和胸导管,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5.给慢性通气不足的病人输氧应注意什么?

答:慢性通气不足的病人,如严重肺气肿、肺心病患者,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和CO2潴留,长时间的CO2潴留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刺激作用发生适应,而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氧刺激的适应很慢,在这种情况下,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就厉为驱动呼吸运的主要刺激因素。如果这时给病人吸入纯氧,则可能由于低氧的刺激作用被解除,反而引起呼吸运动暂停。对于这种病人只能输低浓度O2(30%-40%),起到既补充O2,又保持了低O2反射的治疗作用。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3.吸收: 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粘膜上皮

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4.容受性舒张: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

6.胃排空: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消化管平滑肌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收缩。 2.目前发现的胃肠激素的化学本质均为胃肠肽。

3.对消化器官功能影响较大的胃肠激素主要有促胃液素和胆囊收缩素等。 4.胃的运动形式有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

5.胃的容受性舒张使胃更好地完成容纳和储存食物的功能。

6.内因子是壁细胞分泌的,其作用是协助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的吸收。 7.小肠的主要运动形式为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 8.胆汁中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物质是胆盐。

9.胰液中的水和HC03是由小导管细胞分泌的,消化酶是由腺泡细胞分泌的。 10.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小肠液中的肠激酶迅速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被水解掉

一个小分子的肽,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11.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主要是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吸收的。

12.淀粉被水解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小肠黏膜吸收,蛋白质需分解成氨基酸时能被吸收。 13.吸收铁和钙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吸收维生素B12,部位是回肠。 三、选择题

(一)A型题(单选题)

1.消化管平滑肌对下列哪种刺激不敏感( B )

A.化学物质 B.电刺激 C.温度 D.牵拉 E.缺血

解释:需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2.不是消化管平滑肌一般生理特性的是( C )

A.自动节律性 B.富有伸展性 C.较高兴奋性 D.持续紧张性 E.特异敏感性

3.关于消化器官神经支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Ach递质

B.所有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都释放ACh递质 C.去除自主神经后,仍能完成局部反射 D.自主神经对内在神经无调制作用

11.对唾液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湿润与溶解食物 B.消除口腔中残余食物

C.冲淡和中和进入口腔内的有害物质

D.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使消化管无菌 E.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12. 唾液中的唯一的消化酶是( B )

A. 溶菌酶 B.唾液淀粉酶 C.黏液 D.蛋白酶 E.脂肪酶 13. 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B )

A.紧张性收缩 B.容受性舒张 C.蠕动 D.集团蠕动 E.蠕动冲 14. 关于胃的排空,正确的是( C ) A.副交感神经兴奋延缓排空 B.通常排空最快的食物是脂肪

C.动力是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力差 D.固体食物比流质食物排空快 E.-般混合食物需时6~8小时 15( B )

A.盐酸 B.胰蛋白酶 C.肠致活酶 D E.胃蛋白酶 16( A )

A.胆盐 B.胆色素 C.胆固醇 D.脂肪酸 E.卵磷脂 17. 胆盐的主要作用是( D )

A.中和胃酸 B.激活胰蛋白酶原 C.杀菌 D E.激活糜蛋白酶原 18.小肠特有的运动方式是( B )

A.紧张性收缩 B.分节运动 C.容受性舒张 D E.袋状往返运动 19( A )

A.脊髓腰骶段 B.脊髓胸段 C.延髓 D.脑桥 E.中脑 20.不含消化酶的是( D )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21. 下列食物排空速度顺序正确的是( B )

A.脂肪、糖、蛋白质 B.糖、蛋白质、脂肪 C.蛋白质、糖、脂肪 D.蛋白质、脂肪、糖 E.以上均是 23. 胃液的作用是( E )

A.保护肠黏膜免受盐酸的侵蚀 B.迅速激活胰蛋白酶原 C.水解胆固醇 D.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E.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 24.头期胃液分泌( E ) D.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A.是非条件反射性的 B.是体液性的 C.分泌量最少 D.酸度不高 E.胃蛋白酶含量很高 25.胃期胃液分泌( C )

A.量较头期为少 B.消化力最强 C.由神经和体液因素共同调节 D.仅体液因素参与 E.仅受迷走神经支配

26.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A )

A.组胺 B.促胰液素 C.胃动素 D.胆囊收缩素 E.胆汁 27.对于胃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由壁细胞分泌 B.基础酸分泌有昼夜节律 C.可反馈抑制胃酸分泌 D.泌酸是被动扩散过程 E.“餐后碱潮”与胃泌酸有关

解释:泌酸是壁细胞主动分泌的过程,依赖于H+泵,需要消耗能量。在消化期,胃酸大量分泌,同时有大量的HCO3-进入血液,从而形成餐后碱潮 28.对胃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