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期末备考重点习题

A.可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其所需的酸性环境,并使蛋白质变性 B.抑菌、杀菌 C.保护胃黏膜

D.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E.有助于小肠中铁和钙的吸收 29.胃液可以使( A )

A.蛋白质分解为眎和胨 B.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C.脂肪分解成脂肪酸 D.分解糖类 E.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解释:蛋白质在胃内进行初步消化。 32. 下列哪项不是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 A )

A.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 B.促进化学性消化 C.促进吸收 D.推进食糜 E.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解释:分节运动的作用:促消化,利吸收,促血循,推食糜 33. 对胰液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碳酸氢盐有保护肠黏膜,提供小肠多种消化酶活动所必需的pH环境的作用

B.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脲和胨,它们协同作用时,分解能力加强 C.胰液中没有水解多肽、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酶 D.胰淀粉酶可水解淀粉为麦芽糖 E.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

34.对胰脂肪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

B.分解脂肪为甘油、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C.最适pH为7.5~8.5

D.在肠激酶协同下才发挥作用 E.缺乏可导致脂肪泻

解释:在辅脂酶协同作下分解脂肪 35.关于胆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非消化期无胆汁分泌

B.消化期时只有胆囊胆汁排入小肠 C.胆汁中含有脂肪消化酶 D.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胆盐 E.胆盐可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37.胆盐的肠肝循环可以促进( B )

A. 肠运动 B.肝细胞分泌胆汁 C.胃运动 39.胃中能被吸收的物质是( B )

A.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B.水和乙醇 C.无机盐 D.维生素C E.葡萄糖

41.关于蛋白质的吸收,错误的是( C ) A.吸收的主要形式是氨基酸 B.吸收机制是继发性主动转运

C.其分解产物氨基酸也可以通过淋巴途径吸收 D.少量的二肽、三肽也能被小肠吸收

E.刷状缘上存在着三类转运氨基酸的转运体

解释:食物中的蛋白质必须在肠道中分解为氨基酸和寡肽后才能被吸收,吸收主要部位在小肠。吸收的途径是血液 42.糖被吸收的分子形式是( C )

A.淀粉 B.多糖 C.单糖 D.麦芽糖 E.寡糖 43.关于脂肪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E )

A.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及胆固醇均可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 B.进入细胞内的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的去路取决于脂肪酸分子的大小 C.脂肪的吸收途径主要以淋巴为主 D.脂肪吸收有血液和淋巴两种途径 E.以上均是

四、简答题

2.为什么说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都位。

答:1)吸收面积大;2)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已被消化为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物质;4)消化期内,小肠绒毛产生节律性收缩和摆动,可促进绒毛内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有利于吸收。

3.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答:1)盐酸: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2)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

3)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

4、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末端吸收

4.试述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 -答:1.水和HC03:HC03中和胃酸、保护肠道粘膜,为小肠内消化酶提供适宜pH环境。

2.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为多种大小不等的多肽,

3.胰淀粉酶:水解淀粉、糖原及大多数碳水化合物为二糖及少量三糖 4.胰脂肪酶:水解脂肪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及甘油,

5.试述胆汁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答:主要成分:水,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无机物(Na+、K+、HCO3-等)

作用:1)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2)促进脂肪的吸收;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利胆作用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 : 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释放和利用 2.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3.体温: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4.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二、填空题

1.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体内含能量最多的营养物质。

2.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和精神活动。 3.不同个体的能量代谢率均与体表面积成正比关系。

4.基础状态是指机体在室温20-25℃、空腹、无精神紧张、清醒又极其安静的状态。 5.基础代谢率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比较,相差在±15%以内属于正常范围。 6.安静时,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运动时则为骨骼肌。 7.皮肤散热的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8.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能够在一定温度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可用调定点学说解释。

9.寒战产热是机体效率最高的产热方式。

10.温度感受器可分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11.皮肤蒸发散热有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两种形式。 12.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组织平均温度。 三、选择题

(一)A型题(单选题)

1.-般情况下,机体所需能量由糖提供( D )

A. 40%~50% B.50%~60% C.60%~70% D.70%以上 E.90% 2.下列哪种物质既是供能的物质又是重要的贮能物质( B ) A.葡萄糖 B.三磷酸腺苷 C.二磷酸腺苷 D.肝糖原 E.磷酸肌酸

3.蛋白质生物热价小于物理热价的原因是( D )

A.蛋白质在体内消化不完全 B.氨基酸在体内转化为糖 C.氨基酸在体内合成组织蛋白 D.氨基酸在体内没有完全氧化 E.氨基酸在体内吸收不完全

4.机体体温最高的部位是( B )

A.心 B.肝 C.脑 D.肾 E.直肠 5.影响能量代谢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A.肌肉活动 B.精神活动 C.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D.环境温度 E.体温变化

6.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对基础代谢率影响最明显( D )

A.白血病 B.糖尿病 C.红细胞增多症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7.基础代谢率的实测值与正常值相比,正常变动范围是( C ) A.±5% B.±(5%~10%) C.±15% D.±20% E.±(200/~30%)

8.关于基础代谢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B ) A.代谢率是最低的

B.能量消耗只用于维持一些基本的生命活动 C.男性比女性低 D.与体重成正比

E.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将升高30%左右

解释:基础代谢率是人体在清醒时的最低能量代谢水平。在熟睡时机体的能量代谢率将更低;基础状态下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以维持血液循环,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男性比同年龄组女性高;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将升高13%左右。 10.下列哪种生理情况下代谢率最低( B )

A.基础条件下 B.睡眠时 C.早晨、清醒时 D.平卧时 E.进食12水时后 11.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大的物质是( C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E.核苷酸 12. 关于体温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C ) A.是指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B.腋窝温度正常值为36. 0~37.4℃ C.成年男性的平均体温比女性高

D.视交叉上核很可能是体温日节律的控制中心 E.生育年龄女性的基础体温在排卵日最低

13. 酒精擦浴降温主要是增加了皮肤的( D )

A.传导散热 B.对流散热 C.辐射散热 D.蒸发散热 E.散热面积

解释: 用酒精擦浴高热病人的身体,并借酒精的挥发作用带走体表的热量而使体温降低 14. 人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哪种方式增加产热量( B )

A.内脏代谢增加 B.寒战性产热 C.非寒战性产热 D.脑代谢增加 E.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15. 体温调定点位于( D )

A.脊髓 B.大脑皮质 C.延髓 D.视前区一下丘脑前部 E.丘脑

16.正常人的直肠温、口腔温和腋窝温的关系是( C )

A.口腔温>腋窝温>直肠温 B.直肠温>腋窝温>口腔温 C.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 D.腋窝温>口腔温>直肠温 E.口腔温>直肠温>腋窝温

17. 在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E )

A.新生儿的体温易波动 B.清晨2点到6点体温最低 C. 情绪激动时体温可上升 D.午后l点到6点体温最高 E.女子体温低于同龄男子

18.用冰袋和冰帽给高热患者降温属于( B )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皮肤蒸发散热 E.不感蒸发散热

19.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可能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C ) A.胰岛素 B.雌激素 C.孕激素 D.甲状腺激素 E.肾上腺激素

20.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 D )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E.辐射和对流散热 四、简答题

1.简述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答: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50%~70%)、脂肪(30%~40%)和蛋白质(少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