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奥波德 20 美国 生态学家 威斯康星 土地伦理学 《大雁归来》 2.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瓦尔登湖》 绿色圣经 3.B 4.(1)C (2)B (3)A 5.(1)B (2)A (3)B (4)B 6.D 7.A 8.我们人类跟鲑鳟鱼是多么的相似啊:都是时刻准备着,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抓住环境之风从时光的河流中摇落一切新事物!而当我们发现那诱人的口中含有鱼钩,我们又是多么地后悔自己的迫不及待。 9.《沙乡年鉴》是美国人利奥波德的代表作,也是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其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威斯康星一年12个月不同景象的系列追述;美国其它地方的景观和地质;土地伦理学的相关哲理论文。该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洋溢着作者对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被美国人称为“绿色圣经”。 10.我赏析(1):这几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狼接二连三地被消灭后出现的严重后果,揭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的恶果,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必被自然惩罚的道理。 我赏析(2):一声惊心动魄的狼嗥,诗意地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告诫世人要站在与万物平等的角度对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1.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命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发生着世界性恶化的时代,利奥波德试图说明,普通老百姓可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文章不是祈求强有力的政府干预的答辩书,也不是通过渲染人们对生存危机的恐惧,去进行动员而宣扬世界末日的宗教小册子。他力图在阐释土地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去强化人们对土地的了解,从而激发人们对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他认为,通过了解和热爱,就会产生一种在行为上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便能维护这个共同体健全的功能。它也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 12.(1)《像大山那样思考》 (2)食物链(生态系统、土地伦理) 13.《沙乡年鉴》;《如果我是风》《好栎木》 14.我同意作者的观点,因为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人和土地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两者不可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和谐状态。但人类不能因为无法实现这种理想的结局,就轻言放弃,因为力争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无限地接近这种理想的结局。因此力争的过程代表着人类努力的方向和心中的理想。所以,力争的过程比结局更重要。 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因为用辩证主义观点看待,一切事物都以结局为重。重视结局,才能注重发展过程。结局是目的,可以衡量和检验发展的过程。如果不是为了最后达成人和土地和谐相处的结局,那人类力争的过程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结局比过程更重要。 15.(1)《大雁归来》 (2)作者认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我们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善性、友情、亲情,找到联合观念、大自然的诗意等一些人类失去的东西。 16.(1)“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词语,意思是说,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良好建议,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运用“像山那样思考”这种诗意的表达,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让人们意识到,由于人类一直把自己看成高于自然的主宰,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而又自大的人类,是在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来换取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的,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 (2)从生态价值方面来看:狼的消失,一是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二是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从生命意义方面来看:一是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由于人类不善于思考,因此对待自然也缺少客观的思考:三是大地上的一切生命,都拥有自己不可抹杀的生命尊严、履历与故事,他们都是自然的子民; 三是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势必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可怕的灾难,人类应作换位思考。 (3)本文语言深含哲理,用大山的思考、狼嗥的对抗,来回答生态环境问题,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作者从狼的一声嗥叫中听出了大自然的悲哀,也听出了人类的悲哀,也从狼的垂死的绿的眼光中看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人在与狼的对抗中无疑充当了一个生态谋杀者的角色。在利奥波德看来,不仅人与人、人与社会间存在着伦理关系,人与自然也存在这种关系,人们的滥杀、滥捕、滥伐、滥牧,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