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生产基本知识
1、轧钢与轧钢机的构成 (1)、轧钢
在旋转的轧辊间改变钢锭、钢坯形状的压力加工过程称轧钢。按轧制方法可分为热轧与冷轧;按轧制时轧件与轧辊的相对运动关系不同可分为纵轧、横轧和斜轧。 钢锭和钢坯在常温下很难变形,不易加工,一般都需要加热到1100—1250℃进行轧制,这种轧制工艺称热轧。在常温下的轧制一般理解为冷轧。但从金属学理论观点看热轧与冷轧的界限应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来区分,即低于再结晶温度的轧制为冷轧;高于再结晶温度的轧制为热轧。(钢的再结晶温度一般在450—600℃范围之内)。 (2)、轧钢机的构成
轧钢机由轧辊、机架、压下(压上)调整装置、轴向(侧压)调整装置、轧辊平衡装置、轧辊轴承、导卫装置等零部件构成。轧钢机按机架形式分:开口式、闭口式、半闭口式、无牌坊式等几种。由轧钢机、联接轴、齿轮箱、减速器、电机等主要设备组成,并排列成生产作业线的称轧钢主机列。
将钢锭或钢坯轧制成一定形状和性能钢材的一系列工序的组合叫做轧钢生产工艺过程或工艺流程。
型钢轧机通常以轧辊名义直径表示轧机的大小,(即轧机传动齿箱齿轮节圆直径尺寸);钢板轧机以轧辊辊身长度来命名;钢管轧机以所轧钢管外径尺寸来表示。 ①、 轧钢机主要部件及作用 a、 轧辊
轧辊是轧钢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直接加工金属的主要工具。轧辊由辊身、辊颈、辊头组成。轧辊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轧材质量的优劣。而轧辊寿命的长短关系
到轧机生产率的高低,所以确保轧辊质量对于降低轧辊消耗,提高轧材质量,减少倒槽占用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轧辊分铸铁和铸钢轧辊。轧辊表面硬度和辊身径向硬度的均匀性是轧辊质量的重要指标。 b、 径向调整装置
径向调整装置通常指轧辊压下或压上调整装置。主要用来调整轧辊辊缝,即调整轧件高度方向尺寸。分手动调整、电动调整和液压调整三种方式。 c、 轴向调整装置
轴向调整装置通常指轧辊侧压下机构。主要用来固定或调整轧辊轴向移动,实现上下轧辊孔型对中和消除错辊现象。一般为手动调整。 d、 导卫装置
导卫装置通常指进口导卫装置和出口导卫装置。轧制棒、线材产品进口导卫装置包括进口导板、导板盒、导板盒固定装置等零部件。断面较大的半成品轧件通常用整体导板;成品进口通常用滚动导板装置。出口导卫装置包括出口管、出口管盒(垫)及固定装置。水平连轧机组通常用扭转出口管或整体出口管。 ②导卫装置的作用
a、正确地将轧件导入轧辊孔型;
b、保证轧件在孔型中稳定地变形,并得到所要求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c、顺利将轧件从轧辊孔型中导出,防止缠辊; d、控制和强制轧件扭转或弯曲变形; e、按一定方向运动。
在生产中要时刻注意导卫装置的使用情况,经常对导卫装置进行检查维护调整或更换。要求导卫装置本身应具有结构合理、坚固耐磨、装卸方便、固定牢固、调整灵活等特点。
2、轧钢基本理论基础
(1)、 体积不变定律—轧件轧制前后体积不变。
(2)、 最小阻力定律—钢在塑性变形时,金属沿变形抵抗力最小方向流动;(体积不变定律和最小阻力定律对轧钢工艺技术设计和生产技术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咬入与咬入角
轧钢是利用两个旋转着的轧辊将轧件拉入辊缝进行压力加工。轧辊将轧件拉入辊缝称咬入。轧辊咬入金属是实现轧制的必需条件。
轧制时轧件与轧辊表面接触的弧线称咬入弧,咬入弧所对的圆心角称咬入角。 咬入角的大小与轧辊表面和轧件的表面状态、轧制温度以及轧辊转数等因素有关,即与轧辊、轧件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4)、 改善咬入条件的方法
①、当压下量一定时,增大轧辊直径; ②、轧辊直径一定时,减小压下量;
③、轧件头部加工成斜楔状,以减小咬入角;(改善孔型咬入条件)
④、轧辊孔型刻痕或堆焊,增加轧辊摩擦系数;(轧辊堆焊方式一般应尽量少采用,以避免轧件表面产生鱼鳞状缺陷);
⑤利用轧件冲击力改善咬入条件,即强迫喂钢。 3、延伸系数
(1)、延伸量—轧件轧制前后轧件长度的增加量; △L=l-L
(2)、延伸系数—轧件轧后长度与轧前长度之比值; μ=l/L
(3)、总延伸系数—钢坯原始横截面积与最终产品横截面积之比值; μ
总=F/f
(4)、平均延伸系数—总延伸系数的n次方; nu总〖KF〗〗,式中n为轧制道次。 4、压下及压下率
(1)、压下量—轧制后轧件高度的减少量; △h=H-h
(2)、压下率—轧件压下量与原始高度的比值; ε=△h/ H 5、宽展系数
(1)、宽展量—轧件轧制前后轧件宽度的增加量; △b=b-B
(2)、宽展系数—宽展量与压下量之比值; △b/△h 6、孔型
(1)、轧槽—在轧辊上车出用来加工轧件的环形沟槽; (2)、孔型—由上下轧辊的两个轧槽所组成的环形孔;
孔型通常由辊缝、圆角、侧壁斜度、锁口(闭口孔型)、辊环等组成。孔型设计是型钢轧制的工具设计。其任务是使钢锭或钢坯经过若干道次的轧制,获得所要求的断面形状、尺寸和一定的产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