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基础达标】

1.“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2.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3.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4.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

A.鲁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

5.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是下图中的( )

6.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 7.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8.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9.右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从漫画可见,这场运动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农民革命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

10.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

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A B C D (1)请写出上图中新文化运动三个代表人物的姓名。

A. B. C. 。 (2)图A人物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图B人物发表《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图C人物创作的白话小说《 》以新文学的形式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4)依据图A、B、C的人物身份,请你为图D补上一位人物。D是: 。

【能力提升】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中国的“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中的“我们”由此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重要作用?

(3)结合“我们”掀起运动的作用,谈谈该运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但它并不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可见,A、C、D三项都与史实不符,故选B。

2.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的是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动,该运动称为新文化运动。 3. B

4.D 解析: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1916年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故选D。

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辨析能力。《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观察图片D项符合题意。 6. C

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由题干材料“胡适的诗《希望》 ”这一有效信息,可推断跟新文学创作有关系,故选B。 8. B

9.C 解析:观察漫画分析可知:“三从四德”代表的是封建礼教,两位先生分别是指民主和科学。这幅漫画形象地表明:封建礼教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带来光明。很显然是教育人们要相信民主与科学,进而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故选C。

10.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①②③④的综合分析能力。分析所给选项①、②、③、④皆与史实相符,所以A正确。 11.答案:(1)A、陈独秀;B、胡适;C、鲁迅。(2)《青年杂志》(《新青年》)。(3)《文学改良刍议》、《狂人日记》。(4)D是:李大钊。 12.答案:(1)“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和军阀割据造成的灾难。(2)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3)启示: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答出两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