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议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中的运用
作者:田华静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9期
摘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是,鉴于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还具有一定的困难。本文首先尝试找出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困难,然后提出理论建议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运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059-0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推动下,以新西兰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半数以上的成员国已经率先在政府财务报告中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在政府预算编制和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已成为当今世界预算编制和政府会计核算的一个主流趋势和发展方向。在借鉴国际成功的预算会计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事业预算会计体系设想方面,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无疑成为财政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环境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是鉴于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还具有一定的困难。 一、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中的主要困难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规范管理,从各国的改革实践看,政府会计实施权责发生制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要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予以保障,例如,美国先后颁布了《首席财务长官法案》《政府绩效和成果法案》,为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无法为权责发生制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性。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事业会计教育无论是在学历教育方面,还是在职业会计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实际操作与实践经验方面与我国的企业会计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这势必影响到会计处理过程当中的判断。如,资产确认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模式下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付实现制无法做到的,如果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不够,就很难对资产重置成本、折旧、减值准备等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三)引入权责发生制的经济基础薄弱
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制度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需要设计一套新的会计制度,还需要建立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平台来记录资产及其价值,整合大量的数据,加之上文提到的,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的培养,这些硬件和软件的配备都会增加很多成本,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现有的经济状况,想一步到位显然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财务改革中运用的建议 (一)财务改革运用的理论建议
1.强化预算监督,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预算监督是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预算资金的筹集和供应等业务活动进行考核、检查和督促。为了保证权责发生制在公共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合理应用,需加快预算监督的立法工作,树立预算监督的法律权威,建立权威、严密、严肃和规范的预算监督法律体系,提升预算及其执行的透明度,同时,借助内、外部审计手段、新闻媒介的力量强化对预算的监督力度, 提高财政管理质量和效率,保障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加强财务人员、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培训,使其对各种会计基础的涵义、利弊和适应性有足够的认知。管理层和决策层尤其要对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有清醒的认识。在会计职称考试中,考虑单独设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师考试,或者提高有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容在考试分值中的比重。新西兰在改革过程中议会充分支持并推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法案,财政部在代表政府组织和实施权责发生制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相关财经、会计主管在推动一系列改革时扮演推动者的角色,成为新西兰改革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应该设立研究机构,进行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计划培养一批融计算机网络技术、外语、专业知识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为降低改革成本和加快改革步伐提供保障。 3.渐进性推行权责发生制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内容有着较大的局限性,经济基础也较薄弱,目前尚未具备进行全面改革的条件。我国预算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实现,可遵循由点及面的原则,分步骤、有秩序地稳步开展。具体可分三步进行:先由目前的收付实现制过渡为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待条件成熟时,再由修正的收付实现制逐步扩展为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而这一阶段是整个改革过程的关键。最后,根据体制改革的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探索是否实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最终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较强操作性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二)会计核算运用的具体建议 1.收入的核算
对事业单位的收入事项进行核算时,应按照财政四项改革的有关规定和财政部门审批的预算计划,对财政安排的预算内资金和单位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在年度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按财政国库和财政专户实际拨入的数额予以确认、计量,分别列入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科目, 到年终时,单位将本年度实际收到的预算内、外资金拨款金额同财政部门进行账账核对,对财政部门当年应拨未拨的经费,在财政部门明确留给单位使用的前提下,单位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作为当年收入,同时增加向财政部门的应收款项。下年度收到财政部门拨入上年度应拨未拨款时,冲减应收款项的金额。 2.支出的核算
为了强化对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对事业单位发生的应付未付的支出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加以确认和计量。如: 对年度终了未向职工发放的年度奖金、职工福利应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当年列支,同时增加对职工的应付款项。对于借入款项所发生的利息支出,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根据约定的借款利率和借款期限,分年按月提取利息费用,列入到当期支出。 3.债权债务的核算
虽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也设置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的核算科目,但其主要核算与经营性业务有关的债权债务,没有囊括非经营性业务的债权债务,设置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亦仅核算有现金实际收付的业务。为了全面、完整反映事业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应通过“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会计科目核算,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使其形成单位的资产或负债,以充分反映单位的真实财力和隐藏的风险。 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的核算
事业单位运转和运营过程中所耗费的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损耗使其价值逐渐减值。当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按其价值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反映。因不计提折旧,在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者账面金额相等。使用权责发生制后,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耗费,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处理方法,设置“累计折旧”或者“折旧基金”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采用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等),分月计提,列为支出,计入成本,合理地计算分摊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期内各期应承担的费用, 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及固定资产的占用情况,而不是在购买时一次性列为支出。计提折旧时,借:事业支出——折旧,贷:累计折旧,并取消“固定基金”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