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学案
主备人:王璐
学习目标
1、了解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2、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3、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难点:
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
2、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走近作家、作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天汉二年(前99),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著有《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全书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50余万字。在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史记》是第一部。
二、写作背景
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
纷纷附随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
在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三、解题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四、基础知识(给加点的字注音)
缧绁( ) 说难( ) 不可胜计( )
放失旧闻( ) 偿前辱之责( ) 鄙陋没世( ) 厥有( ) 桎梏( ) 圜墙( )
1
占卜( ) 囹圄( ) 直栏横槛( ) 愠色( ) 倜傥( ) 膑脚( )
五、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意。
课内探究
一、课前预习效果展示 二、问题探讨
(一)课文文本探讨:请同学们解释标注出来的(加点)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指明划线句子的句
式。如果有不会的知识点,请标示出来,写在空格处,并与同学们讨论这个知识点。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
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
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
表于后世也。
第一段: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 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
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
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
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第二段: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效仿古人发愤著书。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
2
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
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
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第三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请同学们写出你不明白的知识点,并与同学积极探讨这个知识点:
(二)、文意探究:
1、作者在文中陈述了自己“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的苦衷。他“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他能“就极刑而无愠色”?
2、讨论作者列举古代一些“倜傥非常之人”的事例,同他表达的生死观、价值观是一种怎样的联系。
三、当堂巩固
(一)名句默写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 ,思来者。 3.亦欲 , ,成一家之言。 4.《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网罗天下放矢旧闻,____________,综其终始,______________。 6.盖____________,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 _;左丘失明,阙有《国语》。 (二)重点语句翻译
1、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四、课堂小结
节选部分司马迁陈述了自己不能舍生取义的原因,表达了他效仿古人著书雪耻的坚强意志,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