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讲义—左松林

人生幸福讲义

左松林

生命起源于宇宙中两个微小粒子的偶然结合,某一瞬间的偶然铸就了一世的必然。生命又是被赋予的,人无法选择是否拥有自己的生命,在道德的意义上也无法选择是否结束自己的生命。人被动地生下来,又无法避免地死亡,人生的起点及终点都是自身无法选择的。在无法选择生命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改变生命存在的状态便成为人们永恒探索的话题。人总是希望一生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如何使自己一生幸福?每个人终究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但万事万物总有一个共通的法则。这里想和大家讨论的是如何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1

人生在世,无法回避三个带有终极意义的人生问题:一是生和死、二是贫和富、三是爱和恨。一个人终其一生,实际上就是对这三个问题的不断演绎和回应。大多数人的演绎都平淡无奇,只有少数具有大智慧和深沉之爱的人才能将自己的回应化作地球上最美的思维之甘露,润泽人类的心灵。随着人类历史的延伸,这三个问题被不同的学科分解为不同领域的话题,生和死成为宗教的基本问题,爱和恨成为文学诗歌中永恒的主旋律,贫和富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思考主题。

幸福人生的建立,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幸福。其次,要探讨幸福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从根本上消除或规避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相关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幸福人生的美好感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探究获得幸福的途径。最后,人的一生还要为集体、为社会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讲 幸福的理解 一、幸福定义

什么是幸福?人为什么要追求幸福?幸福有很多种: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有个人幸福或集体幸福、社会幸福之分。从哲学意义上看,幸福是一种价值观,有“利已主义”和“利他主义”之分。从宗教的时空观来看,有现世幸福和来世幸福之分。希望幸福是在来世找到呢?还是就在此世此地呢?实际上,真正的幸福感在时间上往往来源于今生今世,在社会层面上更常依附于个人自己的幸福。

先从时间上来考虑。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丁说,实际存在的时间既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只是现在。而现在只是一瞬间。过去和未来只能被想象为现在,“过去”与回忆是同义词,而“未来”与期望是同义词。“过去事物的现在是回忆,现在事物的现在是视觉;未来事物的现在是期望。”我们所感知的幸福也可以在时间上做如此划分。你要经常想想过去的幸福时刻,会使你心绪安宁;珍惜现在的时光,珍惜你与家人、朋友的美好相处,因为人聚终会人散;对未来充满憧憬,充满希望,在希望中着手创造未来,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另外,人们常把父母视为自己的过去,把子女视为自己的未来,在自己弥留之际,非常想见到自己的子女,觉得自己的一生要由子女延续下去,其实就是一种自身意志的转移。

从空间上考虑,人们总是从自身出发不断经营和扩展着自己的幸福。人一生下来并不是“性本善”或“性本恶”,而是“性本我”。他如果不知道自我,不知道抢奶吃,早就饿死 1

何清涟,面对财富与贫困的思考,2003年7月

1

了,通过自我满足,到要为父母争气,到要为国争光。这个社会有许多停留在自我满足阶段的人,只要不去损害别人,并不需要求全责备。而那些超越自我满足阶段的人,往往是立志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能为他人带来幸福的人,也是一个自我意志得到充分舒展的人。

幸福是一种价值观,从绝对意义上讲,无法比较两种不同价值观的优劣,仅仅由于人类的群居特性,使得“利他主义”得到广泛的推崇。但从社会角度,每个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例如,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崇尚科学家,90年代崇尚商界精英。每年考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往往很能体现当时的社会价值总体取向。这些价值取向往往会形成流行趋势,引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向,对当时人们的幸福感起到重要作用,即使在别人看来或在历史长河中看来是错误的。例如,二战时期的德国军官获得铁十字勋章而产生的幸福感,现在来看恰是其暴行的见证。瑞士作家阿兰?德波顿在新书《工作的快乐与忧愁》中讨论了工作中的幸福感。当现代人普遍将工作仅仅视为生存之道时,他认为,工作应该有自身的快乐,人们只是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正如在十八世纪之前,人们往往将婚姻更多地与经济问题联系在一起,并不重视婚姻中的快乐。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慢慢发现工作中的幸福,正如他们已经发现的婚姻中的幸福。

人们的价值取向最终来源于人类自身的内在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了解人的幸福有很好的解释作用。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级的需要:

1.生理需要。人的生理需要主要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需求。国人在吃方面大行其道,几乎什么都吃,没有禁区,后来因为要保护濒危动物及防止传染病,有些东西不吃了;而在发达国家,人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比我们少多了,他们更注重的是食物的营养结构。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低于30%为最富裕。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比例的减少,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国家温饱方面不断进步,我们也会这样,幸福感不再只停留在口腹之快的阶段了。人们开始讲穿着、讲名牌了,开始扩大自己的住房面积了。人类性的需要一直是存在的,但是由于必须两个人才能满足,牵涉到第三者,就会有意见或不满,从而影响别人的幸福感,这就需要用道德或法律加以约束。随着社会文明进步,性的关系慢慢过渡到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上。一夫可以有两妻,但会带来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子女、遗产等。繁衍后代只需要一男一女,这种简单有效的结构成为最稳定的结构。人结婚后,对其他异性仍然有性需求,如果我们的幸福感不去向更高层次上升华,就会带来家庭矛盾及许多社会问题,因为这不同于吃喝,大不了吃坏了肚子。所以在性的需求上,我们既不必像出家人一样戒欲,也不能纵欲,而要知足于婚姻的范围,发展其它更高的人生追求。

2.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财产丧失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回避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社会在进步,人类是否就更安全了?现实并非如此。(1)人有旦夕祸福。现在交通发达了,随之事故也大增,这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而且每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各种交通工具紧密相连,事故的危险无法摆脱。(2)人的疾病也是让人担忧的事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排在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与中毒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后面。人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往往会影响健康的生理系统。例如,每天过多运用电脑和手机进行联络和工作,从生物学的角度,根本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3)治安情况差。爆炸、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绑架、黑社会性质组织等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由于全球社会缺乏真诚的相互沟通和相互交流,恐怖主义变成了一种对现有秩序的挑战。人类社会是从一个弱肉强食的自然社会发展而来,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弱肉们”没有力量抵抗“强肉们”的掠食,竟然把自己变成剧毒的食物,

2

在被强者掠食中灭亡的同时与“强肉们”同归于尽。(4)食品安全等。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食品也越来越远离天然,给人们留下新的隐患。这些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的力量及政府的力量。因此,安全的问题牵涉到集体幸福和社会幸福,不是一个人就能防范或解决的。

3.社会交往的需要。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需要,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更加细致,并且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首先是亲属间的交往,然后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不断进行资源和信息的交换。资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拥有的资源,另一种是社会资源。信任是社会资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一个共同体内,信任水平越高,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信任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互惠规范和社会活动可以增进社会信任。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增加了人们在任何单独交易中进行欺骗的潜在成本,培育了强大的互惠规范,促进了交往及有关个人品行的信息流通,体现了以往合作的成功。因此,社会交往所形成的关系网络构筑了人际信任的一个重要桥梁。现在的人缺乏社会交往,往往住了十几年也不知道对门姓甚名谁,这是现代社会的悲哀。社会交往的减少也使人们的交往能力下降。所谓交往能力,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相互联系的能力。拜访和接待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你可以看到,人们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在拜访和接待。人们在交往中往往有一种向上倾向,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向上倾向也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你发达了,愿意与你交往的也越来越多,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人们通过尽量向上交往,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你也别怪人家势利眼,社会就这样,好在我们还可以聪明地去选择自己应该干什么。

4.尊重的需要。首先是自尊。人人都希望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自己的能力和成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所谓自尊即人们喜欢自己的程

2

度。那些对自己有积极自我观念的人是高自尊的人,反之则是低自尊的人。其次是受到他人尊重。人有时候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这方面可能女人尤甚:例如她更需要自己的丈夫对她说:“我爱你”,以反复确认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卡耐基的处世哲学,文字很多,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别人最重要。”每个人都要别人尊重自己,那么别人为什么会尊重你?一般来说,可能是你也尊重别人,有礼貌,另外是你位高权重,还有就是你在某些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别人的尊敬或崇拜。人们为了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就有强烈的动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有成名成家的欲望,有些人则为谋求高位而奋力拼搏。例如,秦始皇出巡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一是要有过人的本领,同时又要尊重别人。不尊重别人,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过人之处,以为有过人之处,别人就会尊重自己,其实,别人对你并非尊重,而是惧怕。另外,在社会上弱势的一方更有被尊重的需要。前哈佛大学的一个男性校长公开说女性在数学等方面不如男性,受到女性们的强烈抗议,不得不下台,换了一位女性校长。如果这位女性校长公开说男性在数学等方面不如女性,男性们可能不会进行强烈抗议。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对于渴求自我实现的人,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 2

张兴贵,幸福与人格,2005,暨南大学出版社

3

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自我实现既然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也就决定了自我实现的无限性。因为只要一个人身心健康,通过不断地学习,自我价值就会不断增加,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也会永无止境。做到自我实现,就必须充分认识自我,做到不断奋力登攀,并同整个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学、所知、所能、所创。而作为自我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的外部环境即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公正、公平、开放、透明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捍卫者,给每个人创造同样平等竞争的机会。

了解了人类的需求,我们再来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但“幸福”却是一个既不可捉摸又难以名状的东西。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这是从需求满足的反方向来解释幸福,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虽然人们不能确切定义什么是幸福,但当人们身体处于幸福状态时,这时你问他,他当时能够感觉到。也就是说幸福是能被人感知的。当然,有时人们从外人的角度去评论别人是否幸福,就会有偏差。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自己感觉得到。有时我们责备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实际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认为孩子应该感觉到幸福,其实孩子有时认为,自由的玩耍才是最幸福。

东西方大都认为幸福是一种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反映了研究者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评价标准,当个人达到标准时,才会产生幸福。由于研究者对幸福的认知不同,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难以找出统一、公认的存在标准,更难对幸福进行量化的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幸福是人根据自己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一种整体评价,即幸福感。我认为,幸福是人的需要满足时的一种愉悦的感觉。

二、幸福与什么有关

欧洲有个国家在征询“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时,得到的最佳答案是四种人最幸福:一是刚刚给孩子洗完澡的妈妈;二是刚刚治好了病人在医院门口目送病人远去的医生;三是在海滩上刚刚筑完了沙堡看着自己杰作的孩子;四是写完了作品最后一个字的作家。这四种情况我们日常生活都会遇到过,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也不是什么“敲锣打鼓”的事,不是别人“封”给你的。生命中所有温暖的瞬间、美妙的时刻,那种在我们心中可以久久体味的真情,就是幸福!

幸福与众多因素有关,是以客观为基础的主观偏好。当我们偏爱某种东西(财富、地位等)时,以为得到这些东西就是幸福。其实,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只是引发人生幸福的某一种因素。幸福人生由众多的因素构成,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作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许多人却依然感到不幸福。这是因为人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还包含着重要的精神生活。组成我们精神生活的材料往往是记忆和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好的现在形成美好的记忆,美好的预期牵引着幸福的生活。我们正在做的和想的正是为实现美好的预期而做而想。

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有人认为物质条件优越就能活得幸福,这是把幸福看成是物质的;有人认为只要精神愉快就幸福,这是把幸福看成是精神的。其实,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凡人心随境转,舒适的物质条件是产生幸福的基础,如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和谐等,这说明幸福需要物质的基础。幸福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心情不好,即使贵为皇帝,拥有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活得痛苦不堪。下面谈谈与幸福有关的几个重要因素:

1.健康与长寿

4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幸福带来身心愉悦,带来满足,带来创造力,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带来健康和长寿。这种常识性的观念,在科学研究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但是从科学研究的结论来说,幸福与身体健康之间却有更加复杂的关系。有研究结论指出,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的主观评分和幸福相关,但是由医生给出的客观健康评分则与幸福没有关系。当然,那些严重残疾的人除外。

人的健康非常重要,失去健康就无法谈幸福。一个人身体不适或疼痛在身,就没有办法具备好的心情。无论拥有再多的其它,都没法拥有幸福的感觉,不适或疼痛有时在某一段时间是持续性的或间歇性的,持续性的不适或疼痛是最让人受不了的,一年365天,总有几天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要及时去看医生或休息。中年以后,身体可能会有几处小毛病,要抓紧主要的去治疗。有些病到死也很难治好,要注意不要使之恶化。

对于疾病,不要恐惧,其实有病无病,都可以活到七八十岁。一生无病的人虽然能活的更长一些,也长不到哪儿去。现在医疗检查技术很发达,有些人检查出毛病,吓得要死,最后真死了;或者有些治疗方法副作用比较大,精神负担比较大,反而死的更快。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好作对比试验。医疗从长期来看延长了人的寿命,降低了生病时的痛苦,也使人的生存条件变好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领域特别是计算机领域的科技迅猛(百倍千倍)发展,却又感叹人类在长寿科技方面的缓慢进展,两三倍都做不到。

人的健康需要日常的维护,其中最重要的是及时休息,及时从劳累中恢复。补品、营养品代替不了休息,加强锻炼也代替不了休息。现在诱惑很多,有些人希望能用其它方式代替休息,其实休息是无法替代的。休息之外,还要戒除恶习,有的人猛抽烟,同时也猛锻炼,以为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其实更坏。有人抱着“生时何须久睡,死后自会长眠”的人生态度,结果确实很快就死了。如果你愿意,别人也拿你没办法,只是你的家人和朋友会不断劝你要注意休息。

身体是事业的本钱,有的企业家知道这一点,但他停不下来,以为离了他,地球就不转了。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改进:一是授权,自己只做重要而长远的事;二是提升自己的业务结构,专注效率更高或利润更高的业务,舍弃效率低及利润率低的业务。你已经有钱了,就不要什么钱都赚了,留下空间让那些没钱的人赚去吧。如此,你就会清闲下来,回到正常的忙闲频率上来。看到别人有金钱有地位,就心有不甘,想想这些有金钱有地位的人,忙的要死,睡不着觉,心理就平衡了。当然,自己有钱有地位,又能停得下来,睡得着觉,就最好了。这需要在生活中取舍,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计算机天才比尔?盖茨羡慕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盖茨五十几岁就退休了,他知道很忙地干下去身体吃不消,而巴菲特到八十岁,还在悠闲地赚钱。

2.财富与地位

财富是幸福的基础,是人们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人的一生很长时间是在追求金钱,即便是追求地位,也主要是因为地位能带来金钱。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价值的一般等价物,金钱的取得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首先,你这个生产要素在社会分配中的价格就是你的身价。一般来说,你的学历越高,发展的机会越多,往往收入也越多。你是金子,在社会这个市场上,你就值金子的价,你是铜,就值铜的价。你是穷人,主要是你在社会分工中就值这个价。第二,每个人的选择可以有所不同。一是静态选择。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社会上有很多职业,行业收入差别也是很大的,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对来说收入较好的职业。例如,资金密集型行业如银行、证券、投资公司等。还有,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事外向型企业方面的职业收入也相对较高。二是动态选择。要看到经济发展的趋势,有些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有些将越来越小,例如农业将越来越小,金融服务业将越来越大。三是地区选择。“良禽择木而栖”,也就是好鸟要找好枝。现在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大学教师,跳槽到发达地区的大学里,连以前的房子也不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