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补充习题

A在数量上不确定的相互依存关系B在数量上确定的函数关系C在数量上恒定的关系D在数量上无法表现的平行关系

2、下列的客观现象中,属于相关关系的是D

A圆的半径和圆的周长的关系B圆的半径和圆的面积的关系C四边形的边长与其面积的关系D人工费和总生产费用的关系 3、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A

A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B数量关系C变动关系D函数关系 4、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D

A自变量是随机变量B因变量是随机变量C都可以不是随机变量D都应是随机变量

5、在相互依存的两个变量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将其中的一个定为自变量,另一个则是B

A固定变量B因变量C任意变量D自变量

6、相关关系是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但相互关系的数值C A不完全确定B可以确定C不确定D无法确定 7、正相关的特征表现在B

A两个变量的数值变化是相背的B两个变量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两个变量是一增一减D两个变量是一减一增

8、两个变量变化的方向相反,呈现的是一减一增或一增一减,这是C A不完全相关B完全相关C负相关D正相关

9、当变量X值减少,变量Y值明显增大,并且众多相关点分布趋于直线状态,则表明两个变量间是D

A强正相关B弱正相关C弱负相关D强负相关

10、若要对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作出确切的数量说明,就应D A编制相关表B编制分组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 11、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做B A复相关B单相关C完全相关D不相关 1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A

A-1≤r≤1 B0≤r≤1 C-1≤r≤0 Dr=0

13、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B A越趋近于零B越趋近于1C越小于1D越大于1

14、用来说明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高低的分析指标是D 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回归参数D估计标准误差 15、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C

A相关关系程度的指标B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C回归直线代表性的指标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 二、多选题

1、下列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属于相关关系的有BCDE

A四边形边长与面积的关系B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C商品流通额与流通费用之间的关系D农作物收获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E人工费用与总投入的关系

2、对相关关系的判断,通常的判断方法是采用ABC

A定性分析B相关表C相关图D建立回归直线方程E估计标准误差 3、下列属于错误的回归方程有BCDE

11

A y=11+4x r=0.88 By=23-5.7x r=0.91 C y=-15+3x r=-0.8 D y=-7-15x r=0.95 E y=8+5x r=-0.88

4、当现象之间完全相关时,相关系数r=BC A0 B-1 C1 D0.5 E-0.5 5、估计标准误差是ABCDE

A与标准差的计算原理相同B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指标C表明回归线的代表性D指因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离差E

?(y?yc)/n

三、填空题

1、相关关系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数量上不确定相互依存关系。 2、因果关系和关联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讲,是相关关系的具体内容 3、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紧密程度,就称为相关分析

4、相关关系的数值范围是在-1≤r≤1之间。计算结果r>0 为正相关,r<0为负相关

5、按相关系数数值大小确定相关的等级,若分为三级,当r的绝对值在0.7-1之间,谓之高度相关,在0.3-0.7之间称之为中度相关,在0.3以下为低度相关。 第五章统计指数 一、单选题

1、统计指数是一种表面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A A特殊相对数B特殊绝对数C一般相对数D特殊平均数

2、统计指数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统计研究通常编制的是B

A广义的统计指数B狭义的统计指数C一般意义的统计相对数D即有广义的、又有狭义的统计指数

3、统计指数依据历史考证起源于C

A人口研究B军事研究C物价研究D物理指数

4、在历史上,根据所使用的权数不同,曾将统计指数分为两类,即D

A广义指数与狭义指数B一般相对数和特殊相对数C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D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

5、统计指数按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B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个体指数与总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6、统计指数区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是依据C

A对比基期不同B对象的范围不同C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D同度量因素的固定与否

7、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指数是A

A质量指标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C总指数D个体指数 8、对全部工业产品而言,某种工业产品的产量指数是D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总指数D个体指数 9、统计指数的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之分是因为A

A对比所采用的基期是不同的B比较时所包括的范围有变化C采用的对比指标具有不同性质D指数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0、农产品收购量指数是B

A质量指标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C定基指数D环比指数 11、总指数的基本形式C

12

A个体指数B平均指数C综合指数D平均指标指数

12、总指数的计算与编制方法的不同,一般将其划分成A

A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C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D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

13、一般情况下,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其同度量因素是采用B

A报告期的质量指标B报告期的数量指标C基期的数量指标D基期的质量指标 14、因素分析法的方法论基础是B

A指标体系B统计指数体系综合指数D平均指数

15、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34.2%,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指数为139.36%,则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B A39.361603á05.26ó.7% 二、多选题

1、总指数最基本的作用是BC

A表明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B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方向C综合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程度D综合评价与测定社会经济现象E分析和测定个影响因素的作用

2、按统计指数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统计指数有ABC A个体指数B类指数C总指数D动态指数E静态指数 3、综合指数的特点是ACD

A先综合后对比B先对比后综合C将总量指标的同度量因素固定D子项母项所研究对象的范围原则上一致E可以借此进行因素分析 4、下列的统计指数,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BCDE

A零售价格指数B产量指数C收购量指数D销售量指数E工资总额指数 5、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原则是AD

A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B以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C同度量因素必须固定在报告期D同度量因素必须固定在基期E同度量因素时间可以不固定 6、用综合指数形式计算的商品销售价格指数表明CDE

A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幅度B商品销售的品种规格的变动C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趋势D商品销售价格的变动程度E销售价格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7、原材料费用总额指数体系的因素指数有BCD

A原材料供应量指数B产品产量指数C原材料单耗指数D原材料价格指数E产 品价格指数

8、平均指数若是综合指数的变形,在编制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AD

A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B数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形式C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基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形式D质量指标指数必须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为权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形式E所采用的权数在时间上是不固定的

9、组成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指数有CDE

A综合指数B个体指数C结构影响指数D固定组成指数E可变构成指数 10、对于综合指数的诠释,如下议论正确的是ABCDE

A是编制总指数的基本形式B以两个总量指标的形式对比形成的指数C即有数量指标指数,又有质量指标指数D在一定意义上,平均指数是它的变形E特点之一是先综合后对比

13

11、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必须注意ABCDE

A要对各个因素进行合理排列B按各个因素在现象总体中的内在联系排列C分析某一因素变动,固定其他因素D总变动指数与各个因素指数的乘积是相等 E总变动额是各因素变动额的加总。 三、填空题

1、统计指数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特殊相对数。 2、统计指数起源于物价指数,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

3、按统计指数研究的对象范围不同,有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4、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的不同性质,有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5、总指数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综合指数,二是平均指数。 6、综合指数的重要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

7、编制计算综合指数的关键是在现象的经济联系中寻找同度量因素,然后再将其固定。

8、同度量因素的选择,通常情况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采用与其指数化指标密切联系的基期质量指标,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采用与其指数化指标紧密联系的报告期数量指标。

9、在综合指数中,被研究变化的因素指标称为指数化指标,而被固定的因素指标称为同度量因素。 10、在统计分析中,运用统计指标体系测定各因素的联系程度和方向的方法是因素分析法。

11、综合指数运用资料的条件是全面资料

12、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其权数是基期的总量指标。 13、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变形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其权数是报告期的总量指标。 14、统计指标体系在建立时,同度量因素确定的首要标准是经济意义上合理,其次是数学上等式关系成立。

15、在统计指数体系中,现象总量指数,等于相应的各个因素指数的连乘积,现象总量指数变动的绝对差额,等于相应的各个因素指数变动的绝对差额的代数和。

16、在指数数列中,统计指数按按对比的基期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17、平均指标指数,是同一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对比,用于表明平均指标的变动程度和方向,通常称为可变构成指数,它可分解为固定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8、平均指数之间的指数关系,只存在于作为综合指数变形权数计算的平均数指数;而不存在于用固定权数计算的平均数指数。

19、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计算,即可采用全面资料,也可采用样本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多采用非全面资料。 第九章时间数列 一、单选题

1、时间数列是一种A

A统计数列B次数分布C分配数列D统计分组

2、时间数列按其所采用的统计指标不同分为三类,其基本数列是A

A绝对数时间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序时平均数时间数列 3、绝对数时间数列根据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时间性质不同,可分为C A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B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C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D定基数列

14

和环比数列

4、时间数列编制的基本原则D A无偏性及时性C完整性D可比性

5、发展水平指标一般是指时间数列中的A

A总量指标B统计相对数C统计平均数D序时平均数

6、时间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长短有关的是D

A相对数时间数列B绝对数时间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时期数列 7、发展水平指标是时间数列计算和分析的B

A派生指标B基础指标C相对数分析指标D平均数分析指标 8、基期均为前一期的发展水平,计算出的发展速度为B

A定基发展速度B环比发展速度C同比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 9、累积增减量除以最初水平是A

A定基增减速度B环比增减速度C同比增减速度D平均增减速度 10、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C A代数和B相减差数C连乘积D相除商数 11、时间数列的基本构成要素是D

A变量和次数B时间和次数C指标和标志D时间名称和指标数值

12、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实际比上年提高4.3%,这个指标是A A增长速度B发展速度C平均发展速度D平均增长速度 13、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中,“首尾折半法”运用于A

A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资料B间隔不相等的时点数列资料C由两个时点数列构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D时期数列资料

14、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C

A根据时间数列计算的B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C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D可以消除现象的波动影响

15、几何平均数所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数值大小B

A不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B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C只受中间各期发展水平的影响D受时间数列中的所有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多选题

1、时间数列是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AB

A时间名称,即现象所属时间B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C指标名称D计量单位E计算公式

2、时间数列按其所采用的统计指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ABC

A绝对数时间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定基指数数列E环比指数数列

3、时期数列的特点BDE

A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不能相加B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可以相加C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无关D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E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呈同方向关系 4、在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BDE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绝对数时间数列D相对数时间数列E平均数时间数列 5、时间数列在编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CDE

A采用指标形式的可比性原则B时间的可比性原则C现象总体范围的可比性原则D指标计算方法的可比性原则E指标经济内容的可比性原则

15

6、各发展水平在对比时ACDE

A将所要研究的某时间发展水平称为报告期水平B将被研究的发展水平称为中间水平C用做比较标准的某时间发展水平为基期水平D对比式中子项为报告期水平E对比式中母项为基期期水平

7、我国2004年发行国债1100亿元,比上年减少300亿元,其中ABDE

A2004年发行国债1100亿元是发展水平B1100亿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C1100亿元是基期发展水平D比上年减少300亿元是增减量E比上年减少300亿元是减少量

8、社会经济现象会产生多种形式的波动,按波动的原因不同,可分为ACDE A长期趋势B地间差异C季节变动D循环变动E不规则变动 9、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BCDE

A因素分析法B移动平均法C指数平滑法D最小平方法E半数平均法 10、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BC

A半数平均法B同期平均法C趋势剔除法D图解法E环比法 三、填空题

1、时间数列是按其时间先后顺序将同类指标的各项指标值排列而形成的统计数列。

2、时间数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时间名称、二是指标数值

3、时间数列按其采用的统计指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

4、绝对数时间数列,根据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时间性质不同,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5、在时点数列中,凡是两个时点之间不存在有别的数值,这就称为连续时点数列;反之,就称为间断时点数列。

6、时点数列中的各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的长短无必然联系。

7、时间数列的比较分析指标有时间数列的绝对数分析指标和时间数列的相对数分析指标。

8、在比较发展水平时,按采用基期的固定与否、增减量可分为逐期增减量和累积增减量。

9、逐期增减量与累积增减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经济联系,各个逐期增减量之和等于累积增减量。

10、在计算发展速度指标时,由于选择对比标准的基期不同,因而有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和同比发展速度。

1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