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贵阳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新人教版

北师大贵阳附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计八大题23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仅需交答题卷即可。

第Ⅰ卷 阅读题(46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新世纪文学创作中,以“乡下人进城”为主题的小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引人深思。

②“乡下人进城”叙述与现代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多重指涉,使它得以成为中国当下现代化语境的一个隐喻,其由三部分构成:“乡下人”、“城”、“进”。“乡下人”是一种身份,除了与乡土之间的“在乡”联系以外,很大程度是由城里人赋予的命名。乡下人进入现代都市以后几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其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在城乡意识形态框架中的被歧视身份都让他们困窘。“城”绝不只是一个空间标志,迅急发展的中国社会正在日益地把原来在城的市民塑造成为“消费者”,原先在乡的人们天然地比在城的人们距离现代化远得多,他们入城后获得的身份暂时性地被定义为“民工”。“进”是一个有方向性行走的动作,乡下人进城了,可是现实生活的经验在提示着:他们只是去了“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城”中的“现代化”神话召唤着乡下人“进”,可是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的先天不足往往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在“退”。

③我们的社会、时代、经济、文明都正在经历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数千年历史的农业中国正在崛起、转变为现代工业国家,但是乡下人很少能够直接转变成为在工业社会、经济、文明中占据地位的人。乡下人一时根本无法把自己变为城市公民,也难以接受乃至养成后现代文明的消费习惯。现代化的城市生活非但不能给予乡下人与城里人相当的物质内容,反而更多的是给他们以文化意识的压迫。乡下人只是进入到城市的边缘生活中,他们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当下中国的现代化表征。乡下人都市边缘生活的空间主要表现是:垃圾生活,杂工生活,民工生活,小买卖生活等。其中的“垃圾生活”就其真实层面而言是概括了一部分乡下人在都市里的生活,乡下人往往在城市担负着清除垃圾的重任,大量的都市人生活产生的垃圾是靠乡下人来处理;同时它也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喻象。

1

④走入现代城市的中国大陆农民保持着对乡土的记忆,它支撑着乡下人在异己的都市中生存。这种记忆让乡下人保持着对乡土社会的伦理认同,也更加深了他们在都市中的无奈感。这种记忆的情感表达,是他们对留在那片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与挣脱的矛盾态度,是他们对都市人的歧视的愤怒,是他们对都市中的他者身份固执与自卑的双重性。

⑤乡下人虽然进了城,城市却不属于他们。他们没有物质资本,除了自然的劳力与身体,记忆就是他们的资本。城里没有属于乡下人的景观记忆,城市里的一切纪念性建筑与文化仪式都与乡下人的经验世界漠不相关。乡下人记忆是一种经验记忆,往深处说是一种生命记忆;而都市人的记忆则是一种文化记忆。前者构成一种恒定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终生难以忘却。城里人的记忆则被不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与时尚改变,他们拥有物质文化的记忆,城里人用物质记忆达到怀旧的目的,他们在用“老房子”、“老字号”、“老街”的记忆来表述对渐逝文化的留念时,也在享受着现代都市带来的更为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乡下人的记忆则提醒他们自身: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自己,尽管进城以后的生活可能给予他们乡土与时尚的混合经验。

(选自《乡下人的记忆与城市的冲突》,有删改)

1.对“乡下人进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乡下人进城”是小说的一个创作主题,这一叙述与现代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多重指涉。

B.“乡下人”这一被城里人命名的身份,一方面表明了他们与乡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包含着一种社会地位低下的困窘。

C.“城”是一个空间标志,乡下人进城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城”中的“现代化”神话召唤着乡下人与时俱进。

D.“乡下人”由于“在乡”的关系天然地比在城的人们距离现代化远很多,他们进城后一时根本无法把自己变为城市公民。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乡下人进城后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城市生活给他们文化意识的压迫,关于乡土的记忆成了他们在异己的都市中生存的一种支撑。

B.乡下人的记忆是一种生命记忆,他们的记忆既构成了一种恒定的生活方式与态度,也被不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与时尚改变。

C.都市人一方面享受现代都市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一方面也常用“老房子”“老字号”“老街”等物质记忆来表达怀旧的感情。

D.走入现代城市的乡下人保持着对乡土的记忆,这种记忆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是他们对都市人的歧视的愤怒。

3.对“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进城的乡下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先天不足,进城后多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

2

B.因为他们除了自然的劳力与身体没有其他物质资本,很难养成城市人的消费习惯。 C.因为他们很少能够直接转变成为在工业社会、经济文明中占据地位的人,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不能给予他们与城里人相当的物质内容。

D.因为他们对留在故乡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的态度,使得他们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都市人。

二、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7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下列两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B.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距关,毋内诸侯。

C.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①失其所与,不知。②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C.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6.下列加点的词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行装)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的原因) ..

B.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称诸侯之妻)②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 ) ....C.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今河北省) ②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崤山以东的地区) ....D.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和肉) ....7.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