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卷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对上述思想理解错误的是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 D.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D

2.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答案】C

3.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第1页/共7页

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答案】A

4.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 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答案】C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及:“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这种社会现象表明

A.商品经济增强了私有观念 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 C.孝敬父母的传统观念打破 D.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 【答案】A

6.顾炎武指出:“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这表明顾炎武 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主张回归到“封邦建国” C.主张推行郡县制度 D.旨在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第2页/共7页

【答案】A

7.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答案】C

8.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 【答案】B

9.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第3页/共7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