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生物优化方案——习题(北师大版必修3

章末过关检测(二)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样方法只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不适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样方法中位于样方的边缘或顶角的个体均要计数

C.标志重捕法可以在上次捕获、标志并释放后随即进行重捕 D.标志物的脱落会使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解析:选D。样方法常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弱的蚜虫和跳蝻等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计数时只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数量;标志重捕法中,动物在上次捕获、标志并释放后需要过一段时间,等其重新混合均匀后再进行重捕,这样才能使标志和未标志的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根据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志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志个体数m,标志物的脱落(即m值偏小)会使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解析:选C。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种群密度会因种群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如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 km2还不足两头,而在相同的面积内,仓鼠的数量则有几十万只。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如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时种群密度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种群密度就降低。

3.(2016·四川南充高二期末)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

A.总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

解析:选C。由图中看出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密度下降。

4.如图表示某一生物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为K/2时斜率最大,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在捕捞鱼群时,种群数量等于K/2时就可以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获得量大且不影响资源再生。

5.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指数增长 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图乙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

D.根据指数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可知种群呈指数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解析:选A。图甲中c点种群增长最快,对应图乙中的f点,ac段有环境阻力,故不能看作指数增长;图乙中g点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将不再增加;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鱼类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可以保证持续高产;指数增长数学模型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设定时间段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故种群增长速率是不断变大的,与图乙中的曲线不符。

6.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蒂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

>>闂佽绻掗崑鐐裁洪弽顐n潟闁硅揪绠戠粈鍌炴煏婵犲繘妾柣搴嫹<<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