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备课的重要性-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教师备课的重要性

教学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为学服务。离开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毫无意义。但是现在教师的备课多数备的是“讲案”,就是教师只是关注了自己在课堂上如何讲,而没有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会如何学,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所以教师课前的备课就在课堂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师备课的重要性。

一、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与基础(备课质量决定课堂质量)

我们现在天天在讲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和学生的“学”发挥最大的功效,其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就是抓备课,备课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率。但是到了高年级,成绩却明显出现分水岭,追其根源就是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效率不高,效率的高低不在于你课堂上讲授知识的容量有多少,也不在于学生学的东西有多少,而在于你对所教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握的有多少。同样一节课的内容,不同的教师设计出的教学方案对教材纵向、横向的理解,对教材中本知识点重、难点的把握是不同的,出现这样的结果,继续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对教材纵向、横向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对教材、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的挖掘,所以,同样的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设计和名师的教学设计一对比,就能发

现显得很是肤浅苍白。一节优质的课,是教师对所教知识深入的理解挖掘后才有的一种高度认识,可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知识点本身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决定了本节课的高效率、高质量。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二、有效备课能减轻师生负担

传统的备课我们更多理解为熟悉教材,然后照本宣科去讲,其实备课是一个很专业的词,是一个有很高的“专业性技巧”的过程,所以只有教师认真地备课,上好课,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比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效果,这就是良性循环。而在违背教学规律的情况下,教师的工作重心出现本末倒置现象。他们没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认真备课、上好课,而是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批改、课后辅导和应付频繁的考试上,这就造成了教学过程的恶性循环。所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是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

三、备课是教师专业成长之桥

备课中,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我们经常说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怎么提高?那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磨课”,特别是一些特级教师的课例都会让我们看到 “磨课”的影子,就像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的“三个超越”:教师一定要在备课中下功夫做到尊重教材、超越教材。

如果你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静,把备课当成一种学习、提升、修炼的过程,你也可以成为“名师”。 四、优化备课是最现实的校本研修

集体备课是最有效、最贴近教师、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校本研修,集体备课就是集所有人的智慧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校本研修活动成了目前解决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备课是一种什么行为?多年来一直有这样一个误区:备课=写教案=模仿或者编材料。其实备课的核心是一个教学设计,教师就像服装设计师、建筑师一样要精心设计出自己的“作品”,设计就得有构思、有创新,不能一味地模仿和抄袭。在我看来设计一节课的程序应该是这样的:研读教材(弄清楚教什么)―收集素材(开发课程资源)―再创作(组织处理,设计教学)―课堂实施(实现教学方案)。现在教师备课的资料很多,《教材全解》《参考书》等,严格说照抄教案也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对于新入职的老师来讲,学习一点别人的经验是有好处的,只不过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不能是纯粹的“拿来主义”,因为,教案的设计者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学生实际设计的教案,与我们的实际教学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完全的照搬过来也不一定能用得上,我们要学习别人教学设计的精华,学习名师们的教学思想,我们要在借鉴中创新,如果老是照搬别人的,是不会进步的,要学会思考名师的教学设计,不思考、不反思会让人变得越来越麻木,甚至越来越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