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习题集答案

一、填空题

1.英格兰银行 2. 由早期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按照股份公司组织形式组建而成 3. 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式全能银行模式 4.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5. 单元制、分支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 6.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7. 现金资产、准备金存款、同业存放、托收未达款 8.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9. 4%、8% 10.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贷款 11.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12.银行的银行 13.垄断 14. 负债 15. 垄断货币发行 16. 统一货币发行、稳定货币币值 17.集中票据交换 18.调节货币供应量 19. 最后贷款人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A 5.D 6.D 7.C 8.C 9.B 10.C 11.A 12.D 13.C 三、判断题

1.对 2.错 3. 错 4. 对 5. 错 6.对 7.对 8.错 9. 对 10. 错 四、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够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全方位经营各类金融业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企业。

2.单一银行制是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家银行机构(总行)经营,不设置任何分支机构的制度。

3.总分行制是指商业银行除总行以外,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其他地方设立分支机构的制度。

4.持股公司制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的一家或若干家独立的银行的股票。

5.准备金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6.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各个银行按规定比率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7.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或较少动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身份参与业务,代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8.表外业务是指或有债权和或有债务的业务。即那些按通行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或不直接形成资产或负债,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资产或负债的经营活动。

第七章 货币需求

一、填空题

1.持有货币的愿望,持有货币的能力 2.收入水平的高低, 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的长短 3.正比,反比 4.物价水平 5.多 6.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 投机动机 7.人力财富,非人力财富 8.恒久性收入 9. 货币,债券

二、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D 6.A 7.D 8.B 9. D 10.C 11.C

6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6. 对 7.错 8.错 9.对 10.错 11.对 四、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它是一种由货币需求能力与货币需求愿望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客观实际需求。

2.剑桥方程式是指:M=KY。式中,M—货币需求量;K—人们愿意以通货形式持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Y—名义国民收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货币需求同名义国民收入成正比例变动。

3.交易方程式是指:MV = P T 。式中,M—货币数量;V—货币的流转速度;P—加权平均的一般物价水平 ;T—交易总量。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货币数量的变化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比例变化。

4.恒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是期内所获得的平均收入,它是影响货币需求的最重要的变量因素,对货币需求起着主导作用。

5.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低至一定水平时,人们一致预期利率将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人们普遍只愿意以货币形式来持有财产而不愿意持有债券。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

五、简答题

1.(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某个时点和空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货币需求是个存量概念,而非流量概念。(2)货币需求量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2.(1)收入状况。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货币需求成正比。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越长,货币需求越多。

(2)价格。从本质上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在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条件下,价格越高,用于商品和劳务交易的货币需求也必然增多。

(3)利率。由于利率的高低决定了人们持币机会成本的大小,利率越高,持币成本越大,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减少。利率的变动与货币需求量的变动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在用来交易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速度的加快会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量。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5)信用的发达程度。在信用制度健全、信用比较发达的经济中,货币需求一般相对较少;而在信用制度不健全,信用观念落后的经济中,货币需求会相对较多。

7

第八章 货币供给

一、填空题

1.流通中现金(通货),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短期流动资产 2. 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3.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4.法定存款准备金 5.商业银行准备金,流通中现金 6.基础货币,存款货币 7.存款总额,原始存款 8. 准备金,存款人提取存款 9. 购买政府债券,再贴现或再贷款,对政府直接提供贷款或透支,收购黄金和外汇 10.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例,通货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 11.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 12.公众 13.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 14.货币当局的负债,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银行的负债,银行存款 15.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16. rd,rt 17.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调节向中央银行的借款规模 18.货币供给的可控性,货币政策有效性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D 6.C 7.D 8.B 9.B 10.A 11.B 12.B 13.A 14.B 5.C 16.C 17.A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对 8.错 9.对 10.对 11.对 12.错 13.对 14.对 15.错 16.错 17.对 18.对 19.对 20.错 21.对 22.错 23.对 24.错 四、名词解释

1.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强,主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2.广义货币是指既包括流动性强的流通中现金和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较差但有一定收益的存款货币的货币形式。

3.货币流通量是指某一时期内流动或支出的货币数量,实际上是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4.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体系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体系注入货币的过程。

5.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银行系统供给货币所形成的,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所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

6. 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是商业银行的初始存款。 7. 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8. 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实有准备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余额。

9.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流动资产储备。

10.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 11.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能力

8

的货币,包括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12. 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它表明每单位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13.通货即流通中现金,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 14.通货比率是指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15.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将决定于客观的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而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志。

16.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特别是货币政策决定,而与经济运行过程及经济内部的各种因素无关。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填空题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公开型,隐蔽型 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4.需求转移,部门差异 5.财政赤字,赤字财政 6.现实的货币购买力 7.货币供给 8.总需求 9.总需求 10. 直接管制,成本推动型 11.货币供应量,经济衰退 12.投资过度,消费不足 13.货币供应,紧缩 14.相对过剩,相对不足 15.利率政策,货币供应量,信贷政策,灵活性 16、工资,利润,进口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A 5.B 6.D 7.A 8.A 9.A 10.D 11.D 三、是非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对 15.错 16.对 17.对

四、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普遍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2.消费价格指数是根据居民家庭消费的食品、服装、住房、教育和交通、通讯、医疗、娱乐等消费品和劳务的价格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是衡量城乡居民购买支付生活消费品和劳务价格变化的指标。

3.隐蔽型通货膨胀也称为抑制性通货膨胀,是指在计划经济或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物价上升趋势的真实程度被隐蔽的通货膨胀。

4.温和式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约在2%-3%之内,同时不存在通货膨胀预期的经济状态。通货膨胀率虽低,但持续的时间较长,故短期内不易察觉货币有明显的贬值。

5.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社会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以现行价格衡量的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6.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工资、垄断利润、进口成本、间接成本等)上升,引起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和

9

显著上涨的现象。

7.开放经济中的“小国”是指在世界市场上只是价格接受者。当世界市场价格上涨时,通过一系列机制的传递,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会随之上涨,使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而非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也将向其看齐,从而引起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将随之提高,结果导致“小国”全面的物价上涨,形成小国开放型通货膨胀。

8.收入指数化政策是指将工资、利息收入在内的所有货币性收入部分或全部地根据物价指数进行自动调整,使实际收入得到保障,从而避免或减少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损失。指数化的范围包括工资、政府债券及其他货币收入。

9.通货紧缩是指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货币量紧缩的货币现象。

第十章 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货币供应量 2.菲利普斯曲线 3.自主性交易项目 4.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6.道义劝告, 金融宣传 7.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8.金融市场 9.银行贷款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 10.内部时滞, 外部时滞 11. 国内物价,货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 12. 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 13. 利率渠道,信贷渠道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A 5.D 6.C 7.A 8.D 9.D 10.B 11.A 12.B 13.B 三、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 错 10.对 四、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它是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柱,它与财政政策共同构成了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2.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指受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性金融变量指

标,也称中介目标。中间目标的选择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3.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各国将调整存款准备率作为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之一。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开始,到其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总和。

5.所谓货币政策效应,就是指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够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水平的变化程度。这种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以及经济政策之间的配合等因素。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