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金沙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和金沙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 ①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②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 ③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 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主要派别有儒、道、墨、法、兵等学派;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①正确;法家学说开启了“重农抑商”的先河,②错误;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③正确;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④正确,故①③④,排除ABD,所以选C。

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影响,关键是识记相关学派的知识,逐一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2.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他将《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的治 乱兴衰。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论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制约了君主的肆意妄为 ③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④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论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故答案为A项。董仲舒的理论没有推动道教的发展,“天人感应”理论不是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项。

点睛:董仲舒新儒学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通过“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宣扬君权神授。但同时又主张天在君之上,根据天人感应学说,天是有意志的、能够监督皇帝作为的人格神,并能以祥瑞灾异进行奖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的过度膨胀。

- 1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和3. 值得注意的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这与先秦儒学所倡导的格物,是有区别的。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有更大的范畴:格物的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即所谓真相、真理。材料意在说明 A. 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不同

B. 理学的“知”与先秦儒学的“知”有本质区别 C. 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

D. 理学比先秦儒学更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理学的“知”是指道德伦理,先秦儒学的“知”是指真相、真理,两者有本质区别,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都是“致知”,故A项错误;“真相、真理”不能说明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学生要正确理解两个“格物”的不同含义,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三纲五常,能够约束道德人心,故A项错误;清代儒学不是简单的回归孔孟本源,而是继承与发展,故B项错误;清代理学仍然处于传统主流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清代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在危机中努力重建,故D项正确。故选D。

5. 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

- 2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和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答案】D

6. 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A. 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 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C.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 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答案】C

【解析】北魏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家统一,唐统治者实行开放的经济文化政策,所以唐代壁画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因此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7. 中国古代文学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作品反映不同时期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怀。阅读下面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①是楚辞,②是唐诗,③是元曲,④是宋词,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④③。 8.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此“词曲贵浅”的主张 A. 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 B. 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

- 3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