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习题题库

气肿:皮紧肉软,按之凹陷,复手即其,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见于气瘿,乳癖。

A、疼痛原因 热痛:遇冷痛减…… 寒痛:得温痛缓……

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 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

痰痛:疼痛轻微,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化脓痛: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瘀血痛:皮色青紫,瘀斑…… B、痒的原因

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

湿胜: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 热胜:焮红灼热作痒 虫淫:传染……

血虚:皮肤变厚,干燥,脱屑…… 4、辨脓

确认成脓的方法①按触法②透光法③点压法④穿刺法:为穿刺抽脓的方法⑤B超 5、应指:用两手食指的指腹轻放于脓肿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稍用力按一下,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动的感觉,这种感觉称为应指

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5、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犹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6、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尽,尤如滴漏。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变化。一是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6、辨脓形质,色泽和气味

元气充足,气血充足 顺证 脓稠厚 黄白质稠,色泽鲜明,略带腥味 元气较弱 逆证 脓淡薄 脓液腥秽恶臭 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

1、①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适用于尚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

②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治疗法则。适用于外疡中期,即成脓期,此时热毒已腐肉成脓由于疮口一时 溃破,或机体正气虚弱,无力托毒外出,均会导致脓毒留滞。 分为补托和透托两种方法

透托:透托法用毒气虽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脓出毒泄消肿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

补托:用于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出,疮形平塌,根盘散漫不收,难溃难腐的虚证

③补法:就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溃疡后期,此时毒势已去,精神衰疲,血气虚弱,脓水清稀,肉芽灰白不实,疮口难敛。

2、清热法:是用寒凉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由于外科创疡多因火毒所生,所以清热法是外科主要的治疗法则,但必须分清热之盛衰,火之虚实,实火宜清热解毒;热在气分者,当清气分之热;邪在营分者,当清血分之热;阴虚火旺者,当养阴清热

清热法 方剂 药物 适应症 清热解毒法 五味消毒饮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金银花,连翘,蚤休 野菊花等

热毒之症,症见局部红肿热,伴发热烦躁,口咽干燥,舌红苔黄,脉数等,如疔疮,疖,痈等诸疮疡 清气分之热法 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柏,黄芩,石膏等

局部色红或皮色不变,灼热肿痛的阳症,或皮肤病之皮损焮红灼热,脓包,糜烂并伴壮热烦躁,口干喜冷饮,溲赤便干,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糙,脉洪数者,如颈痈,流注,接触性皮炎,脓包疮等 清血分之热法 犀角地黄汤,清营汤

水牛角,鲜生地,赤勺,丹皮,紫草,大青叶等

热邪侵入营血,症见局部焮红灼热的外科疾病,如烂疔,发,大面积烧伤;皮肤病出现红斑,瘀点,灼热,如丹毒,红蝴蝶疮等,可伴有高热,口渴不欲饮,心烦不寐,舌质红绛,苔黄,脉数等 养阴清热法 知柏地黄丸

生地,玄参,麦冬,龟板,知母等

阴虚火旺的慢性病症,如红蝴蝶疮,有头疽溃疡后,蛇串疮恢复期,或走黄,内

陷后阴伤有热者 清骨蒸潮热法 清骨散

地骨皮,青蒿,鳖甲,银柴胡等 瘰疬,流痰后期虚热不退的病症 清心开窍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热毒内传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舌红绛,苔焦黑而干,脉洪数或细数,如疔疮走黄、有头疽内陷

注意点:应用清热药物切勿太过,必须兼顾胃气,如过用苦寒,势必损伤胃气而致纳呆,呕恶,泛酸,便溏等症状,尤其在疮疡溃后体质虚弱者更宜注意,过投寒凉能影响伤口愈合

托法可分为透托法和补托法两类。

其中补托法又可分为益气托毒法和温阳托毒法。透托方,如透脓散;益气托毒散;温阳托毒方,如神功内托散。 疮疡阳证:金黄膏,玉露膏 半阴半阳证:冲和膏 阴证:回阳玉龙膏

3、切口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面部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域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

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

4、结扎法:又名缠扎法,是将线缠扎于病变部位与正常皮肉分界处,通过结扎,促使病变部位经络阻滞,气血不通,远端结扎的病变组织失去营养而致逐渐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一种方法。

5、挂线法:采用普通丝线或药制丝线或纸裹药线或橡皮筋线等来挂断瘘管或窦道的治疗方法。 第七章 疮疡

1、疖:其特点是肿势局限,范围(直径,下同)多小于3CM,突起根浅,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病因:常因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破伤染毒而成

颜面部疔疮的初期表现:在颜面部某处肌肤上忽起一粟米样脓头,或养或麻,以后逐渐红肿热痛,肿势范围虽然只有3~6CM左右,但根深坚固,如钉丁之状,严重者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①手足部疔疮切开:脓成应及早切开排脓,一般尽可能循经直开,蛇眼疔宜沿旁0.2CM挑开引流;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行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掌面正中切开;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行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者,应先剪去厚皮,再挑破脓头,注意不要因手背脓肿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甲下溃空者应拔甲,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