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习题题库

凝结于颈部,逐渐形成瘿病。 气滞 血瘀 痰凝 痰火郁结 冲任失调

9、肉瘿:甲状腺的良性肿瘤。特点: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瘿,随吞咽上下移动,发展缓慢。

10、气瘿:特点:多发生在青春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质软不痛,皮色如常,腺体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可压迫气管、食管、血管、神经等而引起各种症状。 11、石瘿:病因病机:由于情志内伤,肝脾气逆,痰湿内生,气滞血瘀,瘀血与痰湿凝结,上逆于颈部而成。亦有由肉瘿日久转化而来。 第十一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辨皮肤病的常见症状

⑴自觉症状:最常见瘙痒,其次是疼痛,灼热、麻木、蚁行感 ⑵其他觉症状①原发性皮损:斑疹,丘疹,风团,结节,脓疱,疱疹

②继发性皮损: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皮肤萎缩

苔藓样变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2、外用药的使用原则: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2注意控制感染 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 4用药浓度宜先低到高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

6外用软膏注意第二次涂药时要用棉花蘸上各种植物油或石蜡轻轻楷去上次用的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热水擦洗

3、蛇窜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特点时: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疹,累累如窜珠,排列呈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有 核肿大 辨证论治:

肝经郁热证 治法:清泄肝火,解毒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索等,发于头面者,加牛蒡子,野菊花,有血疱者,加水牛角粉,牡丹皮,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制没药

脾虚湿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水疱大而多者,加土茯苓,(碑解)车前子

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心烦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山栀子,酸枣仁,疼痛剧烈者,加玄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

4、脚湿气:相当于西医的足癣,分为: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水疱型,糜烂型常因抓破而继发感染,致小腿丹毒、红丝疔或足丫化脓。 5、湿疮: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湿疮,亚急性湿疮,慢性湿疮

接触性皮炎:指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致病物质所引起的皮肤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6、急性湿疮与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急性湿疮 接触性皮炎

病因 病因常不明确 有明显的病因

部位 不固定,常对称发生 常限于接触部位

皮疹 多形性,丘疹,水疱等边界弥漫不清 较单一,有水肿,水疱,境界清楚 接触史 不明确 有

主要症状 瘙痒剧烈 痒或灼热感

转归 常有复发 去除病因则较快痊愈,不再接触即不复发 斑贴实验 阴性 多阳性

7、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特点: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

8、牛皮癣特点:皮损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剧烈瘙痒,搔抓后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脊隆起,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9、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鉴别诊断 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其潜伏期较长;尿道炎症较轻,尿道分泌物少;分泌物查不到淋球菌,有条件的可做衣原体、支原体检测。

11、二期梅毒皮损特点:可有斑疹(玫瑰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梅毒疹、毛囊疹、脓疱疹、蛎壳状疹、溃疡疹等。这些损害可单发也可合并出现。 第十二章 肝门直肠疾病

1、齿线:肛瓣与直肠柱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称为齿线,齿线的上下组织结构明显不同,是临床上的重要标志线。

肛管直肠环:外括约肌的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肛提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一肌环。手术时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禁。

辨症状

便血是肛门直肠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可见:内痔 肛裂 直肠息肉 直肠癌等

便血:儿童便血,大便次数和性质无明显改变者,多为直肠息肉 肿痛:常见于肛旁脓肿,内痔嵌顿,外痔水肿,血栓外痔等病 脱垂:是II和III期内痔,息肉痔,直肠脱垂的常见症状 流脓:常见于肛痈或肛瘘

3、辨部位:内痔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3,7,11点处;赘皮外痔多发于6,12点处;环形的结缔组织外痔多见于经产妇;血栓外痔好发于肛缘3,9点处;肛裂好发于6,12点处

4、肛管直肠指诊:了解直肠下部、肛管以及肛门周围病变。 5、内痔

其临床表现:便血、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便秘 分度:由于病程长短不同,分为三期

I度 便时带血,滴血或呈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II度 常有便血,排便时有庤脱出,便后自行回纳

III度 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换纳 4度 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感染,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剧烈 6、血栓性外痔:其特点是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血块。好发于膀胱截石位的3、9点处。

7、肛漏:分类:单纯性肛漏和复杂性肛漏

复杂性肛漏(指在肛门内外有3个以上的开口;或管道穿通2个以上间隙;或管道多而支管横生;或管道绕肛门而生,形如马蹄者,称为马蹄形肛瘘), 也可分:低位单纯性肛漏,低位复杂性肛漏,高位单纯性肛漏,高位复杂性肛漏 10、肛裂:其特点: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

第十四章 周围血管疾病 1、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症状 1疼痛(间歇性疼痛,持续性疼痛)、 2皮肤温度异常、 3皮肤颜色异常、 4感觉异常、 5肢体增粗或萎缩、 6溃疡和坏疽

股肿 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和浅静脉怒张四大

症状,可并发肺栓塞和肺梗塞而危及生命。

并发症:急性股动脉痉挛(疼痛性股蓝肿)和肺动脉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形成) 早期治疗原则多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法。

早期护理原则:患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发病1各月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防栓子脱落引起并发症。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作足背屈活动,必要时可对小腿肌肉进行刺激以使小腿肌肉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筋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筋脉色紫,盘曲突起如蚯蚓状,形成团状 4、臁疮:主要发于双小腿内外侧的下三分之一处。 4、脱疽:好发于青壮年男子、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 临床表现:

一期【局部缺血期】二期【营养障碍期】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 辨证论治: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