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练)(含解析)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

稳练基础

1、【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

答后面的问题。

明月逐人来 李持正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待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

转。

【注】①本词描写汴京上元之夜灯节状况。②“凤楼”即宣德楼,“两观”宣德楼东西两阙。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从天空与季节入手,“星河明淡”刻画上元夜月圆星稀,“春来深浅”描写春虽

至、寒犹厉,气温是有反复,故有春意忽深忽浅之说。

B.次句描写红莲开满全城,人们在京城游玩观赏,极力描写热闹欢乐的场景,衬托形

成的富庶与繁华。

C.“光动”点明上元夜楼上的万千彩灯熠熠发光、璀璨辉煌,“珠帘不卷”句指的皇

帝垂下帘子观赏花灯,而有了“东风静”三字使自然与人事巧妙相融。

D.“云外闻弦管\体现出皇帝驾临赏灯听到的民间艺人们奏响的美妙音乐,虚无缥缈、

引人入胜。

E.最后一句说臣僚们官帽上簪着宫花,宫花在彩灯的映照之下,花影也随之转动,富

有动态的美感。

【答案】BD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

生对诗句内容、技

1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2)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首著名的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请指出这首词与李持正的词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案】内容上,两首词都通过对明月、花灯、赏灯游人的欢乐等方面的描写,刻画出京城

上元节灯会的热闹场景。写法上,均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而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来描写目不暇接的美景。

【解析】题干要求学生指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与李持正的词在内容、写法上的

相同或相似之处,

2、【2018届四川遂宁市高三三诊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叹世(节选)

陈草庵

渊明图醉,陈抟贪睡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由他醉者由他睡。今朝世态非昨日。贤,也任你;愚,也任你。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③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④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①陈草庵,名英,字彦卿,号草庵。曾任赞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等。②渊明图醉: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陈抟贪睡:宋人陈抟曾隐居华山,

2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下载使用!

相传其贪睡,“多百余日不起” ③那个:即“哪个”。④长安:汉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时人”,指陶潜、陈抟生活的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指

他们那样做的用意。

B.“晨鸡初叫,昏鸦争噪”“晨”、“昏”两个字相呼应,暗含着作者对世人从早到

晚都在奔波的感喟。

C.“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表面是指上文的鸡叫、鸦噪,实际是暗指人们为追逐

功名而趋之若鹜、竞奔不已的丑态。

D.“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陶、陈二人“图

醉”“贪睡”原由作出了解答。

E.两曲结尾都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表明作者对现实人生的讽刺。 【答案】AE

【解析】题干是“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当时意”,指指陶潜、陈抟当时那样做的用意;E.第一曲结尾没有用夸张的手法。 (2)作者一腔愤世嫉俗之情层层推进,请以曲(一)为例简要分析。

【答案】①作者首先通过典故,讽刺当时人们不理解陶、陈——既对现实感到不满,而又无

力变革现实;②再用“今朝”与“昨日”对比,明确今更非昔比;③再用“贤,谁问你”与“愚,谁问你”批判现实贤愚不分,正邪颠倒,从而将作者愤世嫉俗的一腔怨气喷发净尽,使全曲层层推进的波澜涌向了高潮,十分辛辣地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进行了讽刺。

【解析】题干是“作者一腔愤世嫉俗之情层层推进,请以曲(一)为例简要分析。”此题的

考点是分析诗歌选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