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一、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反应的规律,并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会运用金属活动性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重、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课前知识积累】

(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

我们已经知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会有红色的铜生成。其他的金属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

完成以下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填写表格:

活动内容及步骤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铁钉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有关化学方程式) 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出Fe、Cu、Ag、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二)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应用 阅读课本后,完成下列问题:

经过实验探究过程,人们归纳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按顺序将它们的名称写出来。

( )( )( )( )( )( )( )( )( )( )( )( )( )( )(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我知道: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 的金属能把位于 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二、合作探究

1.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硫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丙析出,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丁>丙>甲>乙 B. 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 2.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Mn + H2SO4 = MnSO4 + H2↑ B.Mg + MnSO4 = MgSO4 + Mn

C.Fe + MnSO4 = FeSO4 + Mn D.Mn + CuSO4 = MnSO4 + Cu 3.怎样证明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证明。

4.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确定R的成分,请你一起完成: (1)请将银、镁、铁三种金属的元素符号填写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应位置。 ....

H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2)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 。 (3)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再进行 (填写一种实验操作方法),得到溶液和铜。然后往溶液中加入洁净的锌片,锌片表面有金属析出,则R是 。

(4)写出金属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反思与小结】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 里置换出来。 2、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时,金属化合物必须 (填“溶”或“不溶”)于水。 三、当堂测评:

1.不法分子用金光闪闪的“金元宝”(铜锌合金)蒙骗消费者,下列鉴别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加盐酸 B.用火烧 C.加硝酸银溶液 D.看颜色

2.有A、B、C三种金属,如果把A和B分别放入稀硫酸中,A溶解并产生氢气,B不反应;如果把B和C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B的表面有银析出,而C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A、B、C之间的活动性顺序 。

3.宋朝初期,人们发现江西上饶有一苦泉,蒸发这种苦泉水会得到胆矾(CuSO4·5H2O),熬苦泉水的铁锅用久了会成铜锅,这也是湿法炼铜的起源。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个反应属于 反应。

4.为什么在做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要用砂纸来打磨铝丝表面? 5.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中考直通车】

1.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 )

A.Zn+Sn(NO3)2=Zn(NO3)2+Sn B.Sn+2HCl==SnCl2+H2↑ C.Sn+2AgNO3=Sn(NO3)2+2Ag D.Sn+MgSO4=SnSO4+Mg

2.下列金属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是 ( ) A.锌 B.银 C.铜 D.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