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整理资料

矿井通风整理资料

注:这是我记的,可能不全,仅供参考,请不要外传,尊重版权

1.煤矿瓦斯等级:低瓦斯矿井:qg≤10m3/t且Qg≤40m3/min;高瓦斯浓度:qg>10m3/t且Qg>40m3/min

2.矿内空气中氡的来源:从矿岩壁和裂隙中析出氡气;从采落的矿岩析出氡气;从地下水中析出氡气;从采空区中析出氡气;地面空气中的氡气随入风流进入井下。

3.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质量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质量(g/m3或g/kg)。 4.相对湿度:在同温同压下,空气的绝对湿度值与饱和绝对湿度值的百分比。 5.通风压力(也称通风阻力):两断面的单位面积静压差、动压差、位压差,即两断面的总比能差。

6.静压:由分子热运动产生的分子动能的一部分转化的能够对外做功的机械能称为静压能,单位体积空气的静压能就是绝对静压。 7.全压:风流某点(或断面)的全压是静压和动压之和。

8.摩擦阻力:又称沿程阻力,是风流沿井巷流动时,受到风流内部的切应力和风流与井巷壁面间的摩擦阻力而带来的风压损失。

9.等积孔:是假象的一个薄壁孔,流经薄壁孔的风量为矿井的风量,而其产生的压力降落正好为矿井通风阻力,那么这个孔的面积就是矿井的等积孔A。 10.自然风压:主要是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的,其大小等于压在最低井底两列同高度空气柱重力之差。

11.节点:3条或3条以上风道的交汇点称为节点。 12.分支:两节点之间的联络巷道称为分支。

13.网孔: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分支形成的闭合回路称为网孔。 14.通风网络:由多条分支及网孔形成的通风回路称为通风网络。

15.串联风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分支彼此首尾相连,中间没有分叉的线路称为串联风路

16.并联风网: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分支自空气能力相同的节点分开到能量相同的节点汇总,形成一个或几个网孔的总回路称为并联风网。 17.通风方式:中央、对角、混合式。

18.煤层瓦斯含量:单位体积或质量的煤,在自然状态下所含有的瓦斯量(标准状态下的瓦斯体积),单位有m3/m3(cm3/cm3),cm3/g,m3/t

19.煤层瓦斯含量影响因素:煤化程度;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煤层露头;煤层倾角;地质构造;地层的地质史;水文地质条件。 20.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涌入巷道的瓦斯量,以体积表示,m3/min

21.相对瓦斯涌出量:每采一顿煤平均涌出的瓦斯量,m3/t。

22.影响瓦斯涌出量的因素:1) 煤层和围岩的瓦斯含量 2) 开采顺序与回采方法3)生产工艺过程4) 通风压力与通风系统。

23.瓦斯突出机理:瓦斯作用说;地应力说;综合说。

24.煤与瓦斯突出: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媒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煤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称为煤与瓦斯突出。 25.瓦斯喷出:瓦斯喷出是从煤体或岩体裂隙、孔洞或炮眼中大量瓦斯异常涌出的现象。

26.瓦斯爆炸:是甲烷和空气组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在火源诱发下发生迅猛的氧化反应并伴随有强烈力学效应的现象。9.5%是理论爆炸最猛烈的浓度。 27.瓦斯的破坏性:瓦斯与氧反应是放热反应,高温高压和气浪将冲击并烧伤人员或设备;瓦斯与氧反应,使人员缺氧;可能引起二次爆炸,带来更严重的损伤和破坏。

28.瓦斯爆炸条件:瓦斯浓度;引火温度;氧浓度。

29.防止瓦斯爆炸:(1)防止瓦斯达到爆炸极限:保证通风可靠;长期坚持检察瓦斯;及时处理局部积聚瓦斯。(2)防止引爆瓦斯(3)防止事故扩大 30.呼吸性粉尘:呼吸性尘是能被吸入人体肺部并能滞留于肺区,对人体危害大的细尘。在作业场所采集到的所含有游离二氧化硅<10%,空气动力学直径<7.07?m的粉尘称为呼吸性煤尘。

31.煤尘爆炸条件:(1)煤尘的爆炸危险性(2)悬浮煤尘浓度(3)引火温度(4)氧浓度(5)煤尘颗径。

32.爆炸性矿尘:煤尘和有些矿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并在外界高温热源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33.尘肺病:是工人在生产中长期吸人大量微细粉尘而引起的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

34.矿井火灾:就是发生在矿井范围内的火灾。

35.矿井火灾的分类:(1)按起火原因分:内因火灾,外因火灾。(2)按火灾对象分:有用矿物或岩石的燃烧;材料与设备的燃烧;混合性质的火灾。 36.矿井火灾的危害:首先是对井下职工生命的威胁。其次,矿井火灾的危害还在于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包括国家资源的损失,与火灾斗争时的直接开支,火灾后恢复生产的费用以及其他损失。

37.产生外源火灾的条件:有易燃物质存在,有足够的氧气,有引燃易燃物的火源。

38.煤自燃的三个阶段:潜伏阶段、自热阶段、自燃阶段。

39.煤自燃倾向性的因素:煤的变质程度、煤的水分、煤岩成分、煤的含硫量以及其他。

40.煤自燃条件:有自燃倾向的堆积碎煤,能维持煤氧化发展的适量供风供氧条件,经过一定时间,煤氧化生成的热能大量积蓄。

41.煤、硫化物自燃的预防:正确选择开拓开采方式、降低漏风、预防性灌浆、阻化剂防火。

42.矿内灭火技术:直接灭火、隔绝灭火、联合灭火。

43.从巷道风流完全紊流状态下的摩擦阻力表达式出发,分析降低巷道摩擦阻力的技术途径。

44.如何用气压计几点法测定矿井通风阻力?

45.什么叫风量自然分配?在并联网络中,流入各分支巷道的风量受哪些因素的制约?自然分配的风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怎么办?

二:(还有一些计算题是那份研究生招生入学试题上的,讲了的题自己看) 1.在压入式通风的风筒中,测得风流中某点i的相对静压his=600Pa,速压hvi=100Pa,已知风筒外与i点同标高处的压力为10000Pa。求: (1)i点的相对全压、绝对全压和绝对静压;

(2)将上述压力之间的关系作图表示(压力为纵坐标轴,真空为0)

2.在抽出式通风风筒中,测得风流中某点i的相对静压his=1000Pa,速压hvi=150Pa,风筒外与i点同标高处的P0i=101332.32Pa,求: (1)i点的绝对静压、相对全压、绝对全压。

(2)将上述压力之间的关系作图表示(压力为纵坐标,真空为0)

3.用压差计和皮托管测得风筒内一点A的相对全压为300Pa,相对静压为240Pa已知空气密度为1.2kg/m3,试求A点的风流速度,并判断通风方式。

4.某等腰梯形木支架巷道上宽1.8m,下宽2.8m,高2m,在长度为400m,风量为480m3/min时,阻力损失为38.0Pa,试求该段巷道的摩擦风阻和摩擦阻力系数。若其他条件不变,在风量为960m3/min时,阻力损失应是多少?

5.某圆形井巷,当井筒直径增大10%,在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井筒的通风阻力降低多少?

6.某矿竖井井筒的直径D=6m,井筒的阻力系数为0.0042N.S2/m4,当流过风量为6000m/min,井深为600m时,求井筒的通风阻力。

7.某巷道摩擦阻力系数??0.004N?s2/m4,通过风量Q?40m3/s,空气密度为1.25kg/m3.在突然扩大段,巷道断面由S1?6m2变为S2?12m2。求: (1) 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

(2) 若风流由2流向1,则局部阻力为多少?

8.在100m长的平巷中,测定通风阻力为59.6Pa,巷道断面为6.4m2,周界为10.8m,

m3/min,求该巷道的摩擦阻力系数。若在此巷道中停测定时巷道的风量为1200放一列矿车,风量仍保持不变,测定此段巷道的总风压损失为84.65Pa,求矿车的局部阻力系数。

9.用胶皮管和水柱计测定巷道1、2点之间的静压差为20mmH2O,如图所示,巷道中流过风量为30m3/s,S1?10m2,S2?5m2,求该段巷道的通风阻力和风阻。

10.某矿的通风系统如下图所示,已知风阻R1?0.01N?s2/m8,R2?0.05N?s2/m8,R3?0.02N?s2/m8,R4?0.02N?s2/m8,风量Q?20m3/s,则该矿的通风阻力和等积孔为多少?

11.某矿通风系统如下图所示,已知R0?0.07N?s2/m8,R1?0.12N?s2/m8,R1?0.25N?s2/m8,风量Q1?10m3/s,Q2?20m3/s,则该矿等积孔为多少?

12.如图1所示并联风网,已知各分支风阻:R1=1.274, R2=1.47, R3=1.078, R4=1.568,单位为N.s2/m8,总风量Q=36 m3/s。求:(1)并联风网的总风阻;(2)各分支风量。

13.如图2所示角联风网,已知各分支风阻:R1=3.92,R2=0.0752,R3=0.98,R4=0.4998,单位为Ns2/m8。试判断角联分支5的风流方向。

14.如图3所示并联风网,已知各分支风阻: R1=1.186, R2=0.794,单位为Ns2/m8 ;总风量Q=40 m3/s 。求:(1)分支1和2中的自然分风量和;(2)若分支1需风10m3/s ,分支2需风30m3/s;采用风窗调节,风窗应设在哪个分支?风窗风阻和开口面积各为多少?

15.某局部通风网路(图4),已知各巷道的风阻R1=0.12,R2=0.25,R3=0.30,R4=0.06Ns2/m8,AB间的总风压为600Pa,求各巷道的风量及AB间的总风阻为多少?

16.某角联通风网(图5),各巷道的风阻为R1=0.060,R2=0.060,R3=0.105,R4=0.030,R5=0.105Ns2/m8,各巷道需要的风量为Q1=14,Q2=16,Q3=3.2,Q4=17.2,Q5=12.8 m3/s,求用风窗调节时风窗安设位置及其阻力。

17. 如图6所示的通风网络,已知各巷道的阻力h1=80,h2=100,h3=30,h5=140,h6=100Pa,求巷道4、7、8的阻力及巷道4、7、8的风流方向。

F 6 5 8 D E 4 C 3 B 1 A 7 2 2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