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护理常规2015-10-15

护理人员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记录

时间:2015-10-15 15:00 地点:护士办公室 学习内容:肱骨髁上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授课人: 参加人员: 内容摘要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下2cm范围内的骨折。是儿童最为常见的骨折,多见于5~12岁儿童。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损伤初期主证。病损部位胀满疼痛,或痞块刺痛,或心烦急躁,舌质紫暗有瘀斑、苔黄厚腻、脉弦数或弦紧等症。 (二)气血两虚证:损伤恢复期主证。久病气血两伤,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气短乏力失眠、伤口经久不愈,舌淡嫩、脉细弱。 (三)肝肾阴虚证:伤病后期主证。肝肾虚衰,筋骨萎弱,骨折愈合缓慢,骨质疏松,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患肢疼痛 1.观察患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和颜色、脉搏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情况、患指的感觉等。 2.体位护理: 站立或坐位时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o、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绷带或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卧床休息时,头部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肩关节前屈或后伸。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 3.遵医嘱局部予中药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耳穴压豆、中药封包、中药透药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二)肢体麻木 1.肱骨髁上骨折常伴有神经损伤,应尤其注意观察桡动脉的搏动、腕和手指的感觉、活动、温度、颜色,以便确定是否合并神经或血管损伤。 2.严重肿胀者,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剧痛,手部皮肤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直时有剧痛者为肱动脉损伤或受压所致的筋膜间室综合征,应及时放平肢体,禁忌按摩,并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行手术切开减压。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骨折早期复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儿做握拳及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做轻度背伸掌屈活动;骨折中期鼓励患者握紧拳头,做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 4.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肾、肾上腺、神门、皮质下为主穴,肩、肘、腕穴为辅穴。 (三)上肢活动受限 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观察患者的手指活动功能,有无神经损伤的症状。 3.遵医嘱予中药贴敷、中药湿敷、中药熏洗、中药涂擦、中药离子导入、耳穴压豆等治疗;物理治疗如中药封包、低频脉冲、激光、红外线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夹板外固定的护理 1.夹板外固定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做好患肢的皮肤清洁,检查患肢皮肤有无破损、溃疡,如有给予相应的处理。 3.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卧位时自然伸臂并将前臂抬高与心脏成水平位。 4.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如患者持续疼痛,则应解除固定进行检查,以防发生压迫性溃疡。 5. 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应注意经常调整布带松紧度,必要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6、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夹板的清洁。 (二)石膏外固定的护理 1.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2.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抬高患肢,才能有利肿胀消退。 4.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形或折断。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扶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捏压。 5.石膏干固后, 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等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 6.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至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7.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8.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如持续疼痛,则应解除固定进行检查,以防止发生压迫性溃疡,注意石膏内有否异味及异常液体流出,防止石膏内感染。 9.石膏固定期间,应注意观察松紧度,防止肿胀消退后石膏松动致固定失败。 (三)骨牵引的护理 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能主动配合。 2. 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感觉活动情况,如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4.保持患者于功能位置,嘱患者不要擅自改变体位。 5.牵引的方向不可随意变动。牵引绳应与被牵引的肢体长轴成一直线。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子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6.骨牵引时每日用0.5%碘伏消毒针孔处及周围并用纱块覆盖,预防感染,注意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如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四)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患儿,对于较小的患儿我们应用主动抚摸、用玩具逗孩子等行为来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对患儿家长做好安慰、解释工作,要用鼓励性、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予心理支持,同时使家长积极配合治疗进度,使患儿早日得到有效治疗。 (2)因手术禁食要求,术前需较长时间禁食禁水,而患儿对禁食耐受性差,因此要告知家长禁食对手术的重要性,以免延误手术。 (3)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药物过敏试验等,做好护理记录。 2.术后护理 (1)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2)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伤肢感觉、运动、肌力等神经功能的变化。 (3)术后1-7天内主要进行握拳伸指训练,每天两组,每组50次;术后第8天至出院前的这个阶段,在继续握拳伸指训练的同时可以指导患者在保护患肢的同时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及小范围的旋转运动,每天两组,每组30-50次;术后拆除石膏拔除克氏针后的训练应以肘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为主要动作,伸屈活动应保持每日5-10组,每组20-30次。 (五)中医特色技术:中药贴敷、中药湿敷、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耳穴压豆等。 中药贴敷注意事项 1.遵医嘱实施中药贴敷。 2.护理评估 (1)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 (2)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3.充分暴露贴敷部位,同时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 4.膏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5.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停止使用,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予以处理。 6.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避免烟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 7.操作完毕后,记录贴敷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 中药湿敷注意事项 1.遵医嘱正确选择药物,实施中药湿敷。 2.护理评估 (1)患者湿敷部位的皮肤。 (2)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3.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 4.用 5~6层纱布浸透药液,干湿度适中,以不滴水为宜。注意药液温度,一般以38~41℃为宜,防止烫伤。 5.操作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遵医嘱对症处理。 6.如有特殊专科用药,遵医嘱给予相应护理。 7.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8.操作完毕,记录湿敷部位、时间、温度及患者感受等。 中药熏洗注意事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