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之感官教具
色板:
(核心提示:色板就是专门进行色彩识别的训练,帮助幼儿辨别细微的差异,更敏锐地感知世界。幼儿使用色板的过程,不仅是认识颜色、分辨差异的训练,还是对于幼儿记忆力、注意力的特殊训练。)
教具构成
由三盒组成,每盒侧重不同,内容如下:
第一盒:红、黄、蓝三原色,各2枚,合计6枚。 适合年龄3-6岁
第二盒:红、黄、蓝、橙、绿、紫、粉、棕、灰、黑、白11色,各2枚,合计22枚。
第三盒:红、蓝、黄、橙、绿、紫、粉、棕、灰9色,各有七级明暗度渐变化,合计63枚。
适用年龄 3-6岁 目的:
1、培养儿童分辨颜色的能力和对颜色的美感。 2、学会颜色的对比,为组合能力做准备。 基本操作
第一盒:颜色配对及名称练习
1. 向幼儿介绍色板,准备好工作桌面,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2.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色板两端的白边,轻轻拿出,进行示范。
3.提示幼儿,不要触及颜色部分,不要倾倒。请幼儿练习拿色板,依次取出散放在桌面上。
4. 任意取出一块色板放在中间,从剩下的色板中寻找相同的颜色的进行配对,
然后左右并排摆放。依次进行,直到全部完成。
5. 请幼儿尝试进行,反复练习。
6.三种颜色各取一枚色板,进行三阶段名称练习(略)。 7.完成工作后,将色板打乱顺序,放回盒子里(以便下次操作),轻轻送回原处。
第二盒:颜色配对练习
1.向幼儿介绍色板2,准备好工作桌面,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2.复习色板1的内容,先取出红、黄、蓝色各2枚,请幼儿进行配对,并说出颜色名称。 3.再取出橙、绿、紫色各2枚,请幼儿进行配对练习。
4.最后取出黑、白、灰、粉、棕色各2枚,进行配对练习,由于之前粉红塔、棕色梯的经验,幼儿已经熟悉。黑、白色更是非常熟悉。
5.视幼儿个人具体情况,可全部或部分混合在一起练习,反复进行。 6.完成工作后,把色板打乱顺序地放回盒子里,轻轻送回原处。 提示:配对过程中,摆放方式是纵向,由上至下。 第二盒:名称练习
1.请幼儿找出红、黄、蓝三色,说出颜色名称,进行复习。 2.在余下的色板中,请幼儿找出自己知道的颜色,进行练习。
3教师介绍其他颜色,以三阶段方式进行,若颜色超过4种,分两次进行。 4.反复练习。完成工作后,把色板顺序打乱,放回盒子里,轻轻送回原处。
提示:棕色不要说成咖啡色,橙色不要说成桔黄色。
第三盒:按色彩明暗(浓淡)顺序排序
1.向幼儿介绍色板3,准备好桌面,教师坐在幼儿的右边。
2.请幼儿观察第三盒,引导其发现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从第三盒中选出其最喜欢的一组颜色,全部取出。其余盖好收起来,盒子放在放在右上角。
3.将七枚色板散放工作毯上,教师从中选出最暗的色板,跟其余的色板比较。确定后放在一侧。
4.从其余的色板中再次选出最暗的一枚,跟其余的比较,确定后放在最暗色板的右侧。
5.依次进行,将所有色板由暗到明排序。
6.排列完后,让幼儿观察明度差所形成的美感。 7.请幼儿尝试练习,将色板打乱散放重新开始。
8.反复练习。完成工作后,把色板打乱顺序地放回盒子里,轻轻送回原处。 变化与延伸
1.观察周围的世界,感受大自然中色彩变化。 2 引导幼儿玩配色的游戏,引发对色彩的兴趣。
3 在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幼儿正确认识颜色,使用与搭配颜色,培养对色彩美的欣赏能力。
错误控制
1、 色板无法配对; 2、视觉上不协调。 2、 注意事项
3、 1、如果孩子无法指出或排列只示范较强烈对比的颜色即可;
4、 2、幼儿完成系列颜色后,可邀请幼儿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其它颜色。
蒙氏教具插座圆柱体组
适合年龄2.5-4岁
带座体的圆柱体4组(A、B、C、D):每组各由l 0个带圆柄的木制圆柱体和座体组成。各组圆柱的高度和直径都符合相应的等差变化。
A 直径不变(2.5 cm),高度以0.5 cm的等差递减,由高到低分别为:5.5 cm,5.0cm,?,1.0 cm。
B 高度不变(5.5 cm),直径以0.5 cm的等差递减,由粗到细分别为:5.5 cm,5.0 cm,?,1.0cm。
C直径和高度同时等筹递减,皆从5.5cm以0.5 cm的等差递减至1.0 cm。 D 直径和高度逆比例变化(粗而低到细而高),直径由5.5 cm以0.5 cm的等差递减到1.0cm;高度由1.0 cm每隔0.5cm递增到5.5 cm。
蒙氏教具插座圆柱体操作的直接目的:培养视觉对粗细、高低、大小的辨别能力。 蒙特梭利教具插座圆柱体组操作间接目的: 1.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3.为书写前的握笔做准备(抓圆柱的圆柄)。 4.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特别提示: 配对——在插座圆柱体中,每一个圆柱有且仅有一个与之完全相合的回穴,这里的配对即“将圆柱插入圆穴”或“以圆穴找圆柱”的操作。序列——四组圆柱体的高度、直径按一定规律具有渐次性变化的趋势。这里的序列操作,即比较、辨别插座圆柱体的高度或(与)直径,依据顺序确定阶段。
教具构成:
由十根红色木棒组成,K度从十公分开始,每隔十公分增加一段。 教育目的:
1、通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别有不同的理解。 2、建立顺序的概念。
3、感知长度的测量方法,为学习数学做准备。 操作方法
l、取工作毯确定工作范罔。
2、以双手握长棒两端的姿势,由短至长散放至工作毯上。 3、按由长到短,由上至下的顺序整齐摆放。
4、取最短一根红棒稍做展示,先比量一边横切面是否对齐,再将最短的一根放在最次。 5、取最长与最短的做“长”“短”三阶段教学法,如(1)命名阶段:“这是长的,请你摸摸看”(2)指认阶段:“请问长的在哪里?“(3)发音阶段:“请问这是什么的? 6、以两手握的姿势,由长至短将红棒收回教具柜上。 变化与延伸
1、 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比较它们的长短。
2、 利用各种生活用品做长短的排序练习,如铅笔,毛绒等长短排序。
3、 利用各种生活用品做测量游戏,如用线,笔,曲别针及身体的器官如手,脚等测量不同
物体的长度。 4、 适用年龄2.5岁
5、 错误控制 1、视觉上发现长短不协调。 6、 2、最短的红棒。 7、 兴趣点 8、 注意事项
9、 课后记录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