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分析语段,巧作议论-高考议论文写作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与思考

分析语段,巧作议论-高考议论文写作教学难点突破的探索与思考

高考作文学生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三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相较之下,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较为薄弱,得分常在平均分上下徘徊,少有出彩文。 议论文写作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历年的高考议论文学生反映出的诸多问题是:文体意识不强,论据陈旧奇缺,以叙代议,论点与论据不统一……但尤以“以叙代议”为最。常常是给我一个观点,我立刻一个例子、两个例子、三个例子,甚至四五个例子,于是,就得到某结论了。就譬如要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其实这充其量只是写成了证明文,而不是议论文。

那么,怎样突破学生“以叙代议”这一难点,变“证明文”为“议论文”呢? 我想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就例说理。

因为议论文实则是“论证文”,即既要“论”,又要“证”。如果你“不论”,那岂能达到“证”?单纯的举例,那只是罗列论据,而绝非“论”;没有“论”,而直接进入了“证”,读者又怎么会服你的“理”呢?讲理总要人心服口服才行呀。就如上例“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这里“ABC有创新精神”与“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因为读者至少会问:创新精神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需要创新精神呢?所以,在这里,你就有必要在你的“举例”与要证明的“观点”之间搭建起一条说理的桥梁,也就是变“单纯的举例”为“就例说理”。如此“论”了之后,才能达到“证”的目的。所以,让学生学会“论”的技巧,即写好“析例语段”,是提高学生议论文说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但是,通常我们的老师在教写“析例语段”时,往往大讲特讲其具体说理方法的定义,如“反证法”,“对比法”“归谬法”等,结果学生仅仅停留在对“说理方法”的理论感知上,而写作时还是不会就例子展开深入的议论。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位思考呢?即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由教师的教的角度转化为学生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设计教法,或许效果就不一样了。

我们知道,写作时,学生对自己所举的例子是选择过的,熟知的。那么要让他对例子“议”出个所以然,来为论点服务,我想有效的做法是引导他仔细分析例子的内容,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展开相应的议论。这样,就把抽象的“说理分析”化解为学生对熟知语段的解读分析了。如此,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理可说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那么,不同性质的语段,该作怎样的分析说理呢?下面举例说明之。

其一, 对陈述原因或结果的叙例语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作结果或原因的探究说理分析。也即运用“因果分析法”,进行“因果对举”。例如语段①(高二学生习作):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的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经指导后,学生改文如下: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处添加的分析文字,针对每个事例分别作了原因探究,并构成排比句,不

但揭示了人物在磨难中作出非凡成就的原因;而且因为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力度,气势充沛,这样,就使结句的论点顺利成章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添加因果分析的议论文字时,最好用上导引词“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等,如此,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其二、对陈述事物或现象的叙例语段,我们可以从事物或现象的反面假设分析之,并推出假设条件下的结论,从而来证明论点的正确与荒谬。也即运用“假设分析法”。例如语段②: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说理是可否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那么,我们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即如果达.芬奇从师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画画基础,那他会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样,不就从反面证明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这一论点吗?经过如此的一假设,说理显然深入了许多。添加假设议论如下: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这一改文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值得注意的是,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时,应从例子的反面进行假设,并用上导引词“如果”、“譬如”、“若”等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