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八 实验演示型
某市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指南针和半圆尺进行地理探究实践活动(如下图所示)。读“活动现场示意图”,完成1~2题。
1.北京时间6月22日12:40时,丙同学观察到自己的影子最短。此时,甲与乙测得的度数为86.5°,该地最可能是( ) A.广州B.上海C.长春D.海口
2.该日当地昼长和北京时间12时的影子的朝向最接近( ) A.11时20分 东北 C.13时15分 西南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知,当地地方时12时时,北京时间为12:40,据此可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0°E;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该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5°可计算出其纬度约为20°N或27°N。据此结合选择项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由于海口纬度相对较低,昼长大约13时15分;北京时间12时时,海口地方时11:20,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影子朝向西南。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结合下面两图,回答3~4题。
B.12时 西北 D.14时10分 东南
3.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的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A.8℃ C.12℃
B.10℃ D.20℃
4.图乙中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
B.②
C.③
答案 3.C 4.D
D.④
解析 第3题,太阳辐射可以穿透玻璃产生“温室效应”使其增温,温度计温度应略高于左侧,而D选项温度过高,不符合实际。第4题,与温室效应对应的是大气逆辐射。
下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只风扇,且假定F1和F2表示大洋西侧。读图完成5~6题。
5.若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是( ) A.南印度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B.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 C.南大西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D.北冰洋洋流系统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分别在水中悬挂冰块和加热器以表示北半球的寒流和暖流,以下悬挂位置合理的是( ) ①F3附近悬挂冰块,F2附近悬挂加热器 ②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 ③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 ④F1附近悬挂冰块,F4附近悬挂加热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东西两侧的风扇代表风向,即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表示南侧受西风影响,北侧受东风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是受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的,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受信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则图示实验形成的洋流可能为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或是南半球的中低纬度洋流。第6题,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若在F2附近悬挂冰块,F3附近悬挂加热器,即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则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寒暖流分布;若在F4附近悬挂冰块,F1附近悬挂加热器,则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寒暖流分布。
下图是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丛、水管等材料设计制作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据图完成7~8题。
7.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若该图示意某真实的湿地生态系统,则在去除湿地植被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 ) A.湿地下游的含沙量增加 B.湿地下游流速明显减慢 C.湿地下游的排水量减少 D.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通过水管进水后,经过下渗使土壤中含水量增加,经土壤和植物根系涵养、过滤出的水量减少,水质变好,因此该实验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实验中,没有风沙现象及其他生物,所以该模拟实验不能反映出湿地有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