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思维 - 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包括想象、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 想象

(1)想象的含义及其功能

想象是对头脑中己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功能有:①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的活动;②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③想象具有代替作用,可以用想象的方式来满足个人需要的作用;④想象也调节人的生理活动。

(2)想象的综合过程

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黏合,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②夸张,又称强调,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③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3)想象的种类:想象可以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物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极端的例子。

有意想象是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又包括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看小说时在头脑中出现的文学人物形象的过程就是一种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作家在头脑中构思文学人物形象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想象的过程。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个人对未来的憧憬。理想是根据事物发展规律产生的,又对人的活动起着推动作用的幻想;空想是没有客观根据的,不现实的幻想。

2. 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吉尔福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理论)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他还设计了发散生成测验来测量创造性。在测验中,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看作是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指标。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变通性是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范围越大、维度越多,变通性超强;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

3. 远距离联想能力,是在彼此相距很远的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它也是创造性的一种构成成分。

4. 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等对创造性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责任感、勤奋、热情、善于想象、兴趣广泛、独立性等非智力因素也是创造性的重要心理成分。

(三)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 酝酿与创造性

经过长时间的紧张思索之后,仍未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当你稍事休息之后会突然找到了答案,这种情景叫酝酿。

2. 社会因素与创造性

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单独完成任务,还是集体完成任务,被试知道他人会对自己的成果作出评估时,他们的创造性程度都大大降低。研究还发现,人们在工作时,如果有他人观看,或者为了竞争而工作时,人们的创造性都会受到限制。

六、表象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一)表象的含义

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里出现事物的形象叫表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表象是指对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

(二)表象的特征

1. 直观形象性:它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又不像知觉,它比较暗淡模糊、不稳定、不完整。例如遗觉象,在儿童身上经常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给儿童呈现一张复杂的图画,几十秒钟之后他仍能在头脑中保存着当时的表象,就好像这张图画仍在自己的眼前一样。

2. 概括性:表象的形象已经忽略了事物的一些细节而只保留了事物的主要特征。例如, 大象 的表象,可能只是长鼻子、大耳朵、深灰色的毛皮、庞大的身体等主要的外部特征。这些特征代表了 大象 的一般的、概括的形象,而不包含大象的某些个别特征。

3. 可操作性:表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可以翻转,即具有可操作性。(谢帕德和库柏所做的 心理旋转 实验,证明了表象是可以被操作的。倾斜的角度越大,旋转时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三)表象的种类

根据产生表象的感觉通道把表象分为视觉(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如想起某歌曲的旋律)和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的动作)等。

根据表象的创造程度可把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和想象表象(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四)表象理论

1. 佩维奥双重编码理论:佩维奥认为人的编码系统分为表象系统和言语符号系统;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 Kosslyn的表象计算理论:该理论认为表象包含两个因素:分别为(1)表层表征,即出现在短时记忆中类似于图画的表征;(2)深层表征,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该理论认为,从深层表征转化为表象的过程包括:图示过程 发现过程 放置过程 表象过程。

补充知识:决策

(一)决策的含义:决策是指在几种备选的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决策时时发生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例如,高考选择大学,选择什么学校?是国外大学,还是国内大学?

决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为的效果。例如,企业领导者决策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

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决策。确定性决策是在比较确定的条件下做出的决策。风险决策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选择的过程。

(二)决策的理性观

决策过程中人的理性观是决策理论与研究的基础。对此,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观点。

1. 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具有完全的理性能力。决策者总是追求个人利益的大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道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能得到所有相关的信息;对解决问题的方案 无所不知 深知各方案实施后的结果,并能对这些结果进行评价;决策者能够追求优的方案。

古典决策理论的理性观是建立在 经纪人假设 的基础上,没有考虑人的认知等因素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在日常决策中也很难实现,例如在决策过程中,很难得到所有的信息,各个方案的后果也是很难预知的。

2. 行为决策理论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世纪60年代,西蒙提出的行为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理性。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加之决策情境的复杂性,决策者不可能找到所有备选的方案;不可能准确预知所有方案的结果等。因此决策者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 有限理性 的个体。例如,购买股票时,你不可能准确预知哪只股票在未来的涨跌。

西蒙等人认为决策要受时间、精力等其他资源有限性的制约,因此要考虑到决策的时效性问题,决策还必须考虑决策的后果。

(三)决策过程的研究

1. 期望效用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是冯 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1947)提出的。期望效用值可用下面公式来表示:

其中, 是指结果i的效用, 是指时间 发生的客观概率。

期望效用理论采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来说明决策者对效用的偏好问题,而且该理论假设决策者追求效用的大化。但是后来的许多研究发现,人们的实际决策并非完全遵循期望效用理论的观点。

2. 前景理论

卡尼曼等人(1979)提出了决策的前景理论。该理论力图描述人们是如何进行决策的。前景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 风险规避 的,而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 风险偏好 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卡尼曼等人继承了西蒙的启发式策略研究成果,认为人在决策时采用的启发策略主要有:代表性启发法、易得性启发法和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代表性启发是指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似性程度的影响。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易得性启发是指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是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作出初的评估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