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第一章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第一章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

诚诚,现在上幼儿园小班。他很聪明,主动表达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由于受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局限,他说的话常常真假参半。这天下午妈妈把他从幼儿园接回家后,他对妈妈说,在英语课上,“英语老师把我放在旮旯里,不让我学英语”。还说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不让我玩,老让我跳,老让我蹦”。妈妈并没有听信诚诚的一面之词,而是在第二天向老师了解了情况。原来,英语老师是幼儿园外请的,并不认识班里的小朋友,她教英语的时候是随便排的座位,碰巧把诚诚安排在边上了;而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诚诚作为超重儿童参加了幼儿园专门设计的训练课程,教师根据他的体质状况设计了专门的体能训练活动。所以,从现场描述的角度来说,诚诚说的话是事实;但是从教育情境的角度来说,他的话并非事实。听了诚诚的话,诚诚的家长之所以没有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是因为诚诚的老师经常与家长经常沟通的原因,而且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平时,利用接孩子离园的时间,诚诚的老师会及时地与诚诚的家长讲讲诚诚当天发生的事。比如,有一天,诚诚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洒在另外一个孩子身上,老师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保育员洒的。而当时,保育员正在活动室的另一角落里打扫卫生。那天下午离园的时候,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诚诚的家长,并对诚诚家长说,这孩子很聪明,他知道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一旦犯错了,为了怕大人批评或者责备,他会把自己从错误中“摘\出来。这个很正常,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此外,他们还往往把假想的当成现实。所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要了解清楚情况, 再慢慢引导孩子。

上述案例中,教师到位、得当的沟通让家长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心、了解到孩子的特点,所以家长才不会轻信孩子的一面之词,从而避免了种种误会的产生,为家园共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很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并不到位,导致出现了家园矛盾,如沟通不足造成的沟通缺位、沟通过度造成的沟通越位等。 一、沟通缺位的三个误区

与家长沟通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然而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容易出现沟通不到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忽视沟通,即有的教师只顾认真带班,没有意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过度自卑,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

历水平不高,缺乏与家长沟通的自信,因而不敢与家长 沟通;过度自信,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因而不注意尊重和吸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 (一)忽视沟通

张老师热爱幼教,对孩子也很负责任,但是她与家长沟通不多。她认为现在的家长工作都很忙,而自己平时的事情也很多,只要自己对孩子好,孩子在幼儿园不出事,家长就不会对教师有意见。可是,有一天她说与家长的沟通给她带来了莫大的欣喜与快乐。那是在一次公交车上,张老师偶 然碰到了她班上一位幼儿的家长,两人一路搭车便有了充分的时间交流。这位家长说,孩子经常在家里表演在幼儿园学到的故事、歌曲和舞蹈,有时还冷不丁冒出一些很恰当的“大道理”,问孩子是怎么知道的,孩子自豪地说:“是张老师教给我们的,张老师是我们小朋友的妈妈!”张老师听了家长的描述非常感动,她没想到这些平凡的小事竟然能够得到小朋友和家长的认可,她的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她认识到,不能只在孩子有问题需要解决时才与家长沟通,沟通还是提高教师自我认识、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确实如张老师的感悟,沟通的价值不仅在于和家长一起解决孩子的问题,它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家园共育的最大效果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