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6年高考语文考点集训(16)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我曾经研究前代文章、政治的兴盛衰败情况,很奇怪唐太宗将国家治理得兴盛太平,接近(夏、商、周)三代圣王的盛世时代,可是在文章方面,不能革除齐梁等朝浮靡文风的残余习气。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唐代文学家,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这样的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建立,天下统一安定,安然无事。又过了几百年,古文才在当今兴盛。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朴实,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 22.(1)爱屋及乌 (2)胸怀宽广,施行仁政。 【参考译文】

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带着厌恶他的墙壁。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

23.(1)政(为政)

(2)“保民而王”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体现,“保民而王”是建立在施行仁政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王应将“保民”作为自己实现正道的途径,仁政是孟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落脚点。孟子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保民”才能“王”,行王道,才能“莫之能御”。 【参考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也没有听说。如果不得不说,那么就说说使天下归服的王道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使天下归服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使天下归服,这是没有人可以阻挡的。” 24.(1)类比论证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2)文段阐述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 【参考译文】

甘茂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黄河。船夫说:“河水就像条小山涧,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能做君王的说客吗?”甘茂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却不能用兵。骐骥

这样的良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狸。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不如斧子。现在用桨划船,顺着水流进退,我不如你;说服有千辆战车的君王、有万辆战车的霸主,你就不如我了。”

25.(1)治理国家,“术”和“法”缺一不可。

(2)①有了“术”“法”,考核、赏罚就有了依据。②以“术”管理官员,以“法”约束百姓,有利于社会稳定,这是历史的进步。③以“术”和“法”治理国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有其历史局限性。(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译文】

问话的人说:“申不害和商鞅,这两家的学说,哪一家对治理国家来说更急需?” 韩非子回答说:“这是不能比较的,人不吃饭,十天就会饿死;在极寒冷的天气下,不穿衣服也会冻死。若问衣服和食物哪一种对人来说更急需,则是缺一不可的,都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条件。现在申不害提倡运用术,而商鞅主张实行法。所谓术,就是依据才能授予官职,按照职位要求工作的实际效果,掌握生杀大权,考察群臣的能力,这是君主应该掌握的。所谓法,就是由官府明文公布,赏罚制度深入民心,对于谨慎守法的人给予奖赏,而对于触犯法令的人进行惩罚,这是臣下应该遵循的。君主没有术,就会在上面受蒙蔽;臣下没有法,下面就会出乱子。所以术和法缺一不可,都是称王天下必须具备的东西。”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