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训练自学讲义(必修)

上海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培训课程

礼仪训练

讲义(自学)

第一章 爱国

一、保持爱国情怀

世博会志愿者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民族的形象,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志愿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志愿者在提供涉外志愿服务时,不仅要向服务对象表达出尊重友好之意,还要充分注意维护国格和人格,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志愿者工作在本质上是为世界各国人民服务的,志愿者必须具有真正的、开阔的国际视野,努力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让自己的所作所为伤害世界人民或别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来自大国小国、强国弱国的宾客,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的尊重和善意。

中国是国际社会的真正一员,志愿者工作也应当为全中国人民服务,包括内地人民和台湾、香港和澳门同胞,以及一切海外华侨、华人。志愿者工作必须真切地尊重中国人民、爱护中国人民、保障和服务于中国人民。

志愿者要时刻不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绝对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不懈,不做任何有损国格、人格的让步。尊重中国国旗、国徽与国歌,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志愿者在涉外服务时要做到不卑不亢,一方面以自尊、自信为基础,以实际行动体现出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不应当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要有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的胸襟,体现中国人民的气度和气概。

1

上海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志愿者培训课程

二、尊重对方国格

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礼仪和习俗存在着客观差异。在各自的文化圈内,各国习俗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没有优劣之分。志愿者在涉外服务时,要入乡问俗,在了解、尊重各民族习俗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参展国的风俗和禁忌可参见沟通与接待训练课程的内容)

总之,志愿者要在理解和宽容的基础上,入乡随俗,入境问禁,不断调整自己的礼仪行为,以取得最好的礼仪效果。

第二章 交流

一、问候正确得体

主动向人问候致意是个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志愿者尤其应该如此。见到游客主动打招呼,如“您早”、“您好”、“晚上好”等。别人向你打招呼也要有礼地应答,并向他致意。也可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并点头致意,这也是一种向人问候的好方法。

各民族都有传统的见面礼,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是握手礼。在社交场合,握手礼必须遵守“尊者决定”原则,应该由长辈、女士、已婚者、上级、老师先伸手。但在接待宾客时,主人应先伸手为礼;告辞时,客人先伸手为礼。握手时须注视对方,保持一定的力度和时间,不可戴手套,也不可将另一只手放在口袋里。与多人握手时,注意避免交叉握手。

接待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朋友可以施行鞠躬礼,鞠躬礼一般分为15°,30°和45°等不同形式,度数越高表示对对方的敬意越深。

拥抱礼是西方国家较为通行的见面礼,约定俗成的方式是:见面双方将各自的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位置。两人头部及上身先向左侧拥抱,再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但志愿者一般不主动与游客行这一礼节。

作揖礼是中国传统的见面礼,如今多简化成“拱手”,即右手握拳,左手包住右手,举向胸前。对于很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来说,偶尔展示一下这种见面礼还是很有“中国特色”的。

二、目光真诚有礼

微笑是各民族人民都能读懂的世界性语言。正如美国著名的礼仪大师罗杰·E·艾克斯泰尔所说的;“有一个世界通用的动作,一种表示,一种交流形式,它存在于所有的文化与国家中,人们不分国别、不分种族地使用它,并理解它的含义。它可以帮助你与各种关系的人交往,不论是业务伙伴,还是朋友,它是人们交流中唯一最有用的形式,那就是微笑。”

对志愿者来说,微笑是必备的通行名片。微笑展示的是一种温馨、亲切的表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