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的

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职学校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一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职业学校要着力解决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摆脱目前普遍存在的既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的困境。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重组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是一个值得下功夫探索的重要课题。

本文仅就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望能引起同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的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职业教育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分别是联系论、结构论和结果论。

联系论认为,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在工作过程

中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已过时,当今是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结构论认为,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工作知识,而且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项目化课程既要求课程设置反映工作体系结构,也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按照知识与任务的背景与焦点的关系重构职业教育教材模式。 结果论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理解为制作一个物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从功能角度出发,可以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理论角度来看,意味着“实践观”的重要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操作能力。 根据上述理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首先,必须对现有的专业结构进行梳理;其次,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门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摆脱学科课程的束缚,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第三,要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

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第四,要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要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 1.市场调研

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实施,首先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弄清地区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对贵州省内各地区建材和机械制造行业多家企业进行调查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调研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机电技术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前景看好,毕业生有着广泛而稳定的社会需求。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