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简答题

.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1.在一个经济中,为什么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答:当居民进行一笔支出是,企业就得到了这笔货币支出。企业所得到的总量就是居民户的总支出量。企业得到的总量要作为收入给予拥有生产要素的居民户。这里要注意利润也是收入(企业雇主也是居民户之一)。由于企业得到的总量就是居民户的总支出量,企业把得到的总量作为收入支付给居民户,居民户又把收入用于支出。所以,在一个经济中,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总收入与总支出是分别从居民户与企业角度来分析的同一个总量。

2.简单说明用增加值法如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答:用增加值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就是把经济中每个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的增值进行相加。企业产品的产值减生产这些产品所购买的投入品的价值就是增值。这样计算出的结果是国内生产总值,再加上本国居民在国外投资的净收益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4.为什么间接税应记入GDP?

答:间接税虽有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东西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

1 / 33'.

.

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

5.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一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个人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按一定比例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NI,但影响个人收入。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应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6、使用收入和支出方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一定时间为条件的,因而当期发生的其他时期的产品支出或收入不应该计入本期的GDP中,即避免重复计算。(2)核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因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D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作为GD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

7、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关系如何?

答: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运行的一个结算。它可以运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来衡量。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如果忽略统

2 / 33'.

.

计误差,用支出法与收入法核算的国民收入必然恒等。事后,地出与收入恒等所对应的国民收入越大,经济运行越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了说明经济运行结果,则可以考察经济运行之外的支出和收入状况。这样,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恰好反映了最初的支出与收入相互作用的均衡条件。

基于上述分析,对应于任意给定的一个价格总水平,一国经济的总需求则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来自于国外的需求构成;作为总供给的消费品和投资品供给则表现为持有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所有者的消费、储蓄和税收。也就是说,构成经济均衡条件的两种力量以计划的形式加以考察,就演变为分析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

1、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有哪些假设?

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不存在政府;利率、工资和价格水平不变;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 2、凯恩斯假说和古典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凯恩斯假说——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古典假说——消费支出与实际利率密切相关。 3、 45度曲线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45度曲线上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总计划支出等于国民收入。 4、为什么投资等于储蓄(i=s)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国民收入的变动机制是什么?

3 / 3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