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评审问题汇总要点

1.体系文件分几层?怎么受控?每个层次的文件受控编号怎么编制的? 质量体系文件分为五层:第一层文件:管理手册。 第二层文件:程序文件。 第三层文件:作业指导书

第四层文件:表格报告及质量记录等质量文件

第五层文件:外来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文件。

A.文件编制按《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中的职责分工进行起草、审核、报批。 B.文件编制根据要求采用统一格式进行编号、版序、页码、修改状态等控制标识。 C.对外来文件直接使用其原编号的单行本进行标识。

2.内审分几个步骤?

4.10.5.1审核准备:质量负责人提出审核组组长人选,内审员应经过有培训资质的机构进行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培训并获得内审员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工作,审核组长编制审核计划,内审员依据分工编制内审检查表。

4.10.5.2 审核实施:审核组长主持首次会议;审核员现场审核,出具不合格报告,审核组长汇总分析,主持末次会议,编写或指导编写审核报告并批准审核报告。

4.10.5.3实施纠正措施与跟踪:不符合工作的责任部门在不符合报告上编制纠正或纠正措施计划,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实施,按纠正或纠正措施计划要求对本部门出现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审核员进行跟踪验证,关闭不符合工作报告。 4.10.5.4文件存档

A.内审组长负责整理内审活动的全部记录,交技术部存档管理,执行《档案管理程序》。

B.内审情况作为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内容。

3.内审的目的 ?

按规定定期进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简称内审),评价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得到持续改进。 在于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符合性和有效性。找出不符合项并采取纠正措施属战术性控制。 4.管审的目的? 最高管理者(经理)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对本公司管理体系、质量方针、目标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5.对供应商怎么做评价?

综合部组织对提供服务和供应品的供应商进行调查和实地考察(必要时),依据收集的资料和供应品、服务质量对其在生产、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质量能力进行评价并予以记录,选择合格供应商,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供应商档案,填写供货质量状况及质量保证能力的记录,以便定期对合格的供应商进行复审和评定。

7.问的实验员原始记录报告都包括哪些内容? A.标题;

B.本公司名称、地址、检测地点(现场检测时); C.检测报告惟一性标识、页码、报告总页数; D.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E.工程名称、部位及地点; F.所用标准或方法的标识; G.样品的描述、状态说明和标识; H.样品的接收、检测日期; I.检测的结果;

J.报告批准人、审核人、检测人的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K.结果仅与被检测样品有关的声明; 对含抽样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L.抽样日期;

M.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N.抽样位置,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O.抽样人;

P.列出所用的抽样计划;

Q.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8.问实验员的三色标志 ?

a)合格证(绿色)—表示经检定或校准,结果为合格的仪器设备贴此标识。 b)准用证(黄色)—多功能、多量值的仪器,其部分功能丧失或某量程不能用,但检测工作所使用的功能量程经检定或校准合格。某仪器设备经检定或校准结果表明,在原等级内不合格,降级后合格、而降级后仍满足检测工作需求。 c)停用证(红色)——表示仪器设备不合格。

d)功能正常/功能不正常标识。用于不必检定的仪器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等。标识内容包括状态结论、仪器编号、确认人。

9.质量方针?

技术领先、科学公正。 10.质量目标?

检验报告首次提交合格率不小于98%; 检验报告延误率不大于3%; 检验报告差错率不大于0.2%。

11.如何开展新项目的检测工作?

A.承揽检测项目前,检测部应首先对该检测项目有关客户要求等信息进行了解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报技术负责人批准。 B.主管领导确定投标策略,由综合部组织人员参加投(议)标。 C.综合部组织参加投标人员与客户洽谈,按检测项目编制投标文件。 D.综合部负责合同初审,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评审工作。 12.如何进行结果质量控制?

技术负责人根据本公司检测工作类型及工作量,选择以下方法作为检测结果质量监控的技术手段。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

B.参加国内上级部门组织的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与能力验证活动; C.检测部内部不同人员在复现性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 D.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性检测并评价结果; E.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

F.其它适宜的方法。

13.使用中的仪器设备,出现哪几种条件之一时,均视为不合格仪器设备? a)仪器设备受到严重损坏,不能工作或功能不正常。 b)被过载使用或误操作过,性能暂无法确定。 c)超过检定周期,标准物质超过了有效期。

d)检定或校准结果表明不合格。

14检测原始记录内容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至少应包括那些内容? a)标题(如XX产品/项目检测记录);

b)唯一性编号、委托单位名称、使用工程名称及使用部位;

c)样品状况,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名称、型号规格、商标、出厂编号/批号、样品/试件状态(异常情况应详细描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