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作业二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作业二

一、填空题

1、元朝时期,于1251年在别失八里设立了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这是( 行省 )制度第一次在西域出现。

2、新疆是全国人口密度( 最低 )的省区之一。

3、当今新疆生活着以( 维吾尔 )族为主体,包括13个在新疆居住时间较长的民族在内的共55个民族成分组成的民族大家庭。

4、现代政治学认为国民、( 领土 )、政府、( 主权 )是构成近代意义国家的四个要素。

5、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后,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维护社会的安宁和边疆的安全,在全疆各地驻扎( 八旗军 )和绿营兵,镇边戍防。

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 核心力量 )。

7、三股势力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 暴力恐怖势力 )的简称。 8、( 伊斯兰教 )是新疆地区信仰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 9、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

10、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将( 民族平等 )和( 民族团结 )作为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那一项不属于新疆人口分布的特点( D )

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疏密程度极为悬殊 B民族间区域分布明显 C跨国民族多 D人口成分复杂

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的描述? ( A ) A 元朝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和至元宝钞,都在天山南北各地广为流通。 B中原先进的冶铁技术传入新疆地区,冶铁中已开始使用鼓风设备陶瓴。 C 受中央政府流通货币的影响,新疆一些地方开始铸造钱币,如和阗铸造的“汗佉二体钱”。

D汉朝在西域大兴屯田的同时,也兴修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各地还设有“守堤之兵”进行维护。

3、伊斯兰教于( D )产生于阿拉伯半岛。

A公元前2世纪 B 公元前1世纪 C 公元5世纪初 D公元7世纪初 4、斯大林在1913年初写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 C )。

A 两个共同 B 三个共同 C 四个共同 D 五个共同

5、只有民族的( A )不断提高,内外经济联系才会密切,民族凝聚力才会增强,本民族才有可能从传统与封闭中走出来,迈向民族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A 社会生产力水平 B 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C 自身文化素质水平 D 经济发展水平

三、简答题

1、宗教与迷信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两者有联系、有区别有三点:概念不同,两者组织形式不同,二者的活动方式不同。

2、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答: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漫漫的成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是从名族文化中发展出来的!但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传统社会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道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地位,孝是中国传统教育、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根源、起点和基本内容 和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精华。与西方文化注重对立、斗争相比,中国人更注重统一、和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有哪些?

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而采取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我国之所以采取这一制度,既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对马克思王义民族学说和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和贡献。一、以马列主义为理论依据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结构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联邦制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由若干成员国联合组成统一国家,如前苏联和南斯拉夫;另一种是单一制.即建立统一的民主集中制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例如中国。

4、民族问题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

答: 民族问题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性”: 一是普遍性。当今世界,有20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族问题广泛地存在于不同制度的国家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一种普遍存在、内容宽泛的社会现象。 二是复杂性。我国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落后的生活方式、合法的民族宗教活动与非法的民族宗教活动、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等相互交织在一起。世界民族问题除此而外,还有国家主权问题、领土问题、国家关系问题(多边关系、双边关系)、人权问题等等。 三是长期性。民族问题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其产生、发展、融合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民族差异和民族特点长期存在,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民族问题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这就决定了民族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是国际性。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民族问题往往超出一国的范围,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第二,民族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多民族国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但是,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不等于民族问题的国际化。民族问题国际化则是指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打着“民主”和“人权”的旗号,实施“西化”、“分化”战略,达到干涉和控制他国内政目的的一种手段。 五是重要性。“民族、宗教无小事”。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社会稳定、边疆巩固、经济发展和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解决好民族问题无论是对多民族国家,还是对由多民族组成的世界来说,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

5、民族分裂主义及其危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国家安全本身包括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等10大要素.按性质又分为人为和自然两大因素。其中人为因素起着决定作用,自然因素也是通过人为因素起作用的。具体到民族分裂主义,它会破坏一个国家的整体团结,社会稳定与发展。削弱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四、材料分析题

1、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新时期,增进这些宗教的国际交往,对展示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发挥宗教团体对外友好交往的作用。

根据这些说明,试回答以下问题:

(1)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宗教的“五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在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宗教情况作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宗教具有“五性”的基本特点,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问题、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群众性:中国有多种宗教并存,每种宗教都拥有相当多的信教群众。对于大多数群众信仰某一种宗教的民族来说,随着民族人口增加,信教群众人数也将相应增加。周恩来说过:“中国的宗教徒有几千万,如果加上在家里信教而不到寺庙去的就更多,差不多有1亿了。”可见,在中国总人口中,尽管信仰宗教的人所占比重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具有一定的群众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何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就是正确对待信教群众的问题。

民族性:主要是指佛教、伊斯兰教在许多民族中有着广泛的信仰。全国有16个少数民族中的大部分或一部分信仰藏语系佛教或巴利语系佛教,有10个少数民族大多数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对这些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民族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宗教问题往往又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同时,在民族压迫制度存在的时代,宗教也曾作为这些民族反抗民族压迫的旗帜和团结本民族的纽带。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这种旗帜和纽带作用,已经消失。但它的传统影响仍然存在,它还同民族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如果宗教问题处理不妥当,就会直接影响到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和边防的巩固。因此,在处理宗教问题时,要着眼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着眼于把各民族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国际性: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着众多的信徒,其中有的宗教在一些国家中被奉为国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宗教方面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这有利于团结世界上爱好和平进步的力量,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有利于开展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也会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作为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对我实行“西化”和“分化”的突破口。这是时刻要警惕的。

复杂性:宗教是由共同的信仰、宗教感情、宗教道德、宗教仪式、宗教组织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在人们之间起着一种纽带作用,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势力。同时宗教又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互相影响,呈现出复杂的状况。宗教的复杂性,还在于国内仍然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和复杂的国际

环境,必然要影响到宗教。因此,宗教不仅是一种思想信仰,还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

长期性:中国共产党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但是宗教还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同时,当今世界是一个日益开放的国际社会,中国的宗教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将按照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继续对社会发生一定的影响。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那种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文化在一定程度的发展,宗教就会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2)为了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应处理好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答:四方面:第一,全面正确地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二,注意划清宗教信仰自由

和 “宗教自由”的界限。第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第四,在校学生不能从事 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要把经济搞上去。从根本上来讲,发展是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对此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 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发展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差距悬殊。二是人均 GDP 差距逐步 拉大。三是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四是对外开放差距急剧扩大。五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突出。我们只有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推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不断地向前发展。

(2) 为什么说“发展是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

径”?

答:从根本上讲,发展是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因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要逐步缩小以至消除民族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离不开发展;要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