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翻译的文化转向谈文化对外传播
作者:刘怡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5期
摘要: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基于翻译的文化转向,讨论了翻译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译者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及其培养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
关键词:翻译;文化转向;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36-02 一、引言
翻译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方有文字记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圣经》翻译。无独有偶,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翻译也始于西汉末年的佛经翻译。对于翻译的研究,不同时期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论之间的相互争论。
近些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网络及各种通讯手段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必要手段不仅是文字转换形式,更是文化构建方式,具有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石琳,2004)。翻译的研究也出现了“翻译的文化转向”(Bassnett,S & Lefevere,A,2001)。 二、翻译的文化转向
翻译是什么?有人说是创作,有人说是艺术,也有人说是科学。其实对于翻译很难有人给出准确的定义。因为其开放性,翻译对多种学科有关,比如哲学、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等。但究其本质,翻译与语言学、文化最为密切。20世纪被称为“翻译的时代”(Newmark,1988),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兴起,翻译研究的理论得到空前的发展,众多中外学者从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等学科对翻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然而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于翻译的研究开始从语言学方面向文化方面转移。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了文本本身以外的其他关系,尤其关注和强调译入语和原语文化要素在翻译过程中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以及反之翻译对文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张曼,2012)现代翻译理论研究已经不再一味关注译文是否忠实于源语,更要关注社会、文化和交流的实践,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以及翻译行为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也不再是语言本身,而是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类行为。 三、翻译对文化对外传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进行交流,他们不可避免遇到语言问题与文化问题。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是文化交流与理解的桥梁。翻译的目的与特点就是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当今的世界文化产品包括文学产品和消费文化产品,它们的增长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代,这是信息爆炸时代的必然产物,同时也加剧了文化多元化的全球化进程。我们不能只固守自己的民族语言以求得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来抵御文化的全球化浪潮,而是应该积极传播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完成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使命。
翻译的功能在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2011)说,中国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目的是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使中国文化能够真正地吸引人、打动人,引起共鸣,拨动心弦,赢得尊重,增进心灵的沟通,寻求理解与合作,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目前对与中译英来说,我们的重点应该尤其的放在把中国的文化介绍给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加强与西方的相互理解,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向世界范围内传播。 四、译者身份的文化转向
通过以上探讨,口译者所从事的是跨文化交流活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不同文化与态度的冲突。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对同一词汇表达和非言语行为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口译者需要注意并理解这些不同文化的差异,做出适当调整来促进跨文化交流。在接受口译任务后,口译者应当为文化差异的协调做准备。充分考虑到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别,站在文化的高度,培养文化的敏感性去识别文化语境,并在识别文化语境的差异过程中,适时调控自己的文化导向,达成两种文化的和谐,做一名成功的文化调停者。
对于文化调停者,Taft(1981)做出如下定义:文化调停者是能够促进拥有不同文化和语言的人或群体间的交流、理解和行为的人。调停者的角色是把一个文化群体的表达,意图,理解和期待,通过建立和平衡传递给另一个文化群体。为了实现这种连接,调停者必须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到两种文化之中,因此调停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双文化的。口译者作为文化调停者需要具有跨文化交流意识,并且能够促进交流。也就是说口译者要做到让交流双方分享信息、想法、观点或态度,而不是造成误解。 五、译者的文化传播能力
翻译的文化转向更加要求译者成为文化交流者和传播者,从而介绍新的思想、文学形式甚至语言表达形式。这要求译者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跨文化交流意识可以理解为对存在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对于口译者来说,在口译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文化的不同,对口译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以此来促进交流。译者必须意识到目标读者的需求和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期望和背景知识,知道来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别,决定适当的翻译策略,最终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家对对外传播人才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层次的、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改变对外传播的现状,提高对外文化传播的效果,建设真正的“文化强国”,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作为翻译人才培养基地的中国高校在培养对外传播人才中应发挥重要作用。高等学校在对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上,要有新思路和培养策略,以加快翻译人才的培养进程。 六、结语
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文化的全球化将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之一。翻译的文化转向也正是符合这一发展趋势。翻译是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中译外队伍的质量决定文化传播的质量。加强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译外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中译外队伍,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Bassnett,S & Lefevere,A.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Taft,R.The Role and Personality of the Mediator[M].Mediating person:Bridges between Cultures.Ed.Bochner.S.Cambridge:Schenkrnan,1981.
[3]蔡武.中国当代和流行文化对外传播力度不够[EB/OL].新华网,2011-07-19.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7-19/3192039.shtml
[4]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Prentice Hall,New York,1988.
[5]石琳.文化全球化与翻译的文化转向——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3):33-36.
[6]张曼.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268-269.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204055);河北联合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s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