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学 期末重点

第一章 教育评价概述

1、教育评价(含义):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在系统而科学地收集和运用信息

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教育评价进行分类

①根据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②根据评价的作用和功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③根据评价参照的标准: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④根据评价的主体:内部评价、外部评价

⑤根据评价对象的层次和范围划分:宏观评价、微观评价

3、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的优缺点

量化评价的优点、缺点 质性评价的优点: 缺点:(见书上)

4、绝对评价:绝对评价也称目标参照评价,是指以既定的目标为标准,对评价对象达

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评价。

5、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一个团体内,以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相比

较而进行的评价,其评价参照体系设在所属团体之中。

6、教育评价的功能

①鉴定——选拔功能。

鉴定功能:是指通过评价活动认定评价对象是否合格或达到某种程度或水平。 选拔功能:是指在鉴定水平的基础上,对符合某种标准要求的评价对象进行筛选。 ②导向——激励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引导评价对象趋于理想的目标。

激励功能:是指教育评价的正确应用,能够激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潜能,增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等。 ③诊断——改进功能

诊断功能:对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与分析,找到症结所在,进而提出改进和补救的建议。

改进功能:是指通过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促使评价对象不断完善与

优化。

④反馈——调节功能

反馈功能:是指评价者将有目的地系统采集的有关评价对象的信息及其意义,传递给评价对象,然后收集评价对象的返回信息,以此来实现评价信息的循环,借此不断修正评价对象或评价者的行为。

调节功能:是指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让评价对象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或学习行为,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7、如何有效地发挥教育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呢?

①避免滥用鉴定的方法;

②选拔的目的不是为了淘汰,而是为了发展;

③保存适度的竞争。发挥教育评价的选拔功能,就不可避免要比较,有比较就有竞争。

第二章 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

7、泰勒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①评价结构十分严谨;

②操作性比较强; ③提高了评价的效率; ④改善了评价的功能

不足:①它是一种注重结果的总结性评价,这就大大削弱了这一模式在评价教育活动

和改进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没有突出评价的改进功能。 ②评价受到技术的限制。 ③忽略了非预期的教育效果。 ④目标本身的合理性没有得到判断。

8、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的概念:

是1966年斯塔弗尔比姆针对泰勒模式的不足提出的,CIPP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教育评价看成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分为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其中背景评价是为计划决策服务的,输入评价是为组织决策服务的,过程评价是为决策的实施服务的,成果评价是为再决策服务的

斯克里文的目标游离模式

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预期的教育效应,而且也要关注非预期的效应,

尤其是非预期的效应,对这些效应作出价值判断,这是一种“以需要为基础的评价”。最大特点是突破了目标的限制,可以开阔评价者的视野,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

9、斯塔克的应答模式

以问题,特别是直接直接从事教育活动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所提出的问题作为评价的先导,而不主张以预定的目标为评价的出发点。

10、欧文斯等人的反对者模式

反对者模式又称对手模式或反向模式,它是一种为了揭示方案正反两面长短得失而采取的类似于法律实施过程中的评委会审议形式的评价模式。

优点:①评价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因为它充分考虑了反对者的意见,使评价的信息更

为全面和合理。②它注意到了评价中存在的多元价值观的问题。

不足:评价结果易受辩论技巧的左右:花费过高,效率较低。 11、第四代评价

含义:评价不是对预期的教育结果进行测量与描述,而是对整个方案,包括前提假设、

理论基础、实施效果及困难问题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质性评价方法由此兴起,并开创了一个新的评价时代,即第四代评价。

特点:①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

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

12、建构性评价的基本观点 40

①评价描述的是共同的心理建构 ②评价中存在着多元的价值判断

③评价对象参与评价对评价结果有重大影响 ④评价要重视评价结果的推广与使用 ⑤评价中要重视对个人的尊重 ⑥评价结果表现为案例报告

13、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①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互补 ②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 ③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