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试卷答案

徐州工程学院试卷

一、名词解释(共 1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30 分):

1、干法灰化:样品在500-600℃条件下,氧化分解破坏有机物,直到为白色或灰白色。 2、真比重:某物质在20℃时的重量与同体积水在20℃时的重量之比。

3、光学活性物质:分子结构中具有不对称的碳原子,能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作用的物质。

4、总酸度:指已离解的酸的浓度和未离解的酸的浓度之和。

5、碘价:100克油脂所吸收的氯化碘或溴化碘换算成碘的质量(克)。

6、分配系数:溶质A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溶解达到平衡,在有机相中的活度与在水相中的活度之比。

7、标准曲线: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8、无效碳水化合物:不能被人体消化系统中酶消化分解,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 9、磺化法:浓硫酸与样品中的脂肪、色素 中的不饱和键起加成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极性化合物而与有机溶剂分离。

10、原始样品:将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

二、判断题(共 10 小题,每题 1分,共计 10 分);

1.苯酚-硫酸法与蒽酮法测定都是微量糖含量,但由于苯酚硫酸试剂稳定,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 )

2.纸层析的定性分离过程是点样、展开、显色。( ×) 3.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都是多糖。 (× )

4.ADI值是指某种物质每天食用同样的数量,使用一段时间后,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的剂量。 (√)

5.凯氏定氮法中蒸馏结束时,应先移去酒精灯,再取下三角瓶。(× ) 6.镉与双硫腙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络合物溶于CCl4中,用吸光度法测定。(×)

7.在酸性条件下,铬酸可以转化为重铬酸并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还原性物质。(×) 8.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各类食品提取液中,出现的主要干扰物质是油脂、色素和蜡质。(√) 9.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化合物。 (×) 10.紫外分光光度法与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相同。(√ ) 三、填空题(共 20个空,每空1分,共计20 分):

1、采样必须遵循的原则: 样品具有代表性 、 采样方法必须与分析项目保持一致、 保持原有的理化性质 、 防止和避免被测组分的污染 。

2、卡尔-费休法的原理: I2 与SO2 反应需要一定量H2O 参与,在甲醇和吡啶存在下 定量进行 、

卡尔-费休试剂的组成成分:I2 、SO2 、在甲醇和吡啶 。

3、黄曲霉素的性质: 不溶于水、乙醚、石油醚、己烷,易溶于氯仿、甲醇、乙醇,

《食品分析》试卷 第 1 页 共 3 页

徐州工程学院试卷

280℃ 发生裂解,在365nm紫外光下呈不同颜色的荧光 、

检测方法有: 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层析、酶联免疫吸附法 。 4、可溶性糖类常用的提取剂:40-50℃ 水、 70-75%乙醇 、 提取液为什么要进行澄清:含有干扰物质 ,如色素、蛋白质、可溶性果胶等 。 5、吸收曲线: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

其作用: 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是定量分析选择入射光波长的依据 。

6、维生素A的性质: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甲醇、氯仿、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易被 氧化破坏,对酸不稳定,对碱稳定 、

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时预处理的方法: 用皂化法处理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用有 机溶剂提取,浓缩,在皂化和浓缩的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防止氧化分解 、 测定方法有: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见分光光度法 。

7、苯甲酸及苯甲酸钠的作用:在pH4.5-5.0用于防腐 、 ADI值: 0-5mg/kg ,检测方法有: 气相色谱、 薄层层析 。

四、问答题(共 4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 40 分): 1、叙述甲醛法测定酱油中氨基氮的原理及过程。

(1)原理:氨基酸是同时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两性化合物,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滴定,加入甲醛使氨基的碱性被掩蔽起来而呈现羧基的酸性,再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 (2)操作过程:①吸取样品5.0ml,加水定容至100ml。

②取20.00ml样品稀释溶液放入烧杯中,加去离子水,用pH计指示终点,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pH为8.2。

③加入10.0ml甲醛,用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pH为9.2,记下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同时做空白试验

2叙述碱性铜盐法测定蜂蜜中总糖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1)原理:甲液:硫酸铜+次甲基蓝,乙液: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亚铁氰化钾, 甲、乙两溶液分开保存,应用时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氢氧化铜与硫酸钠,氢氧化铜与酒石酸钾钠作用生成酒石酸钾钠铜,酒石酸钾钠铜中的二价铜具有氧化性,能使还原糖种的醛基或酮基氧化,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它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其氧化态为蓝色,还原态为无色,其氧化能力比二价铜弱,稍过量的还原糖使次甲基蓝由氧化态转化为还原态,蓝色消失,指示终点。

(2)过程:称取蜂蜜5g于小烧杯中,加去离子水40-50ml,加浓盐酸2HCl,放于67-69℃水浴中水解,取出冷却,用NaOH调至中性,转入100℃容量瓶中,稀释,定容,摇匀。 滴定:甲、乙两溶液各取5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去离子水10ml,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用样品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呈浅黄色,重复三次。 原理及过程。

《食品分析》试卷 第 2 页 共 3 页

徐州工程学院试卷

3、叙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测定Pb2+的过程。

(1)原理:(1)原理:以空心阴极灯作为光源,使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样品的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在一定条件下,入射光被吸收而减弱的程度与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成正比。

(2)过程:样品的预处理: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用湿法消化处理样品,直到为透明澄清的溶液,转入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取6个25 ml容量瓶,清洗,编号,加入不同量标准液及样品液,用超纯水稀释,定容,摇匀。以Pb2+空心阴极灯作为光源,调节好仪器,进样,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吸光度,求出样品Pb2+中含量。 4、叙述食品中总灰分的测定原理及过程。

(1)原理:样品经炭化,于高温500-600℃灼烧,氧化分解破坏有机物,样品中水分及挥发性物质以气体放出,有机物中的碳、氢、氮等元素与有机物本身的氧和空气中的氧生成CO2,氮的氧化物及水散失,主要以碳酸盐、氧化物等无机物残留下来,即灰分。 (2)过程:①称取坩埚质量(m0):用1:1HCl加热煮沸30min,用自来水冲洗,蒸馏

水冲洗,烤干,放于高温炉500-600℃灼烧1h,取出冷却,称重,重复操作,直至恒重。 ②称取坩埚+样品质量(m1)。

③称取坩埚+灰分质量 (m2):先在电炉上炭化,转入高温炉中灼烧,直到灰分呈白色或灰白色,取出冷却,称重,直至恒重。 五、计算题(共 1 小题,共计 10 分)

称取样品0.2500g,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蛋白质的含量,试样用浓H2SO4消化分解后,用浓碱蒸馏,蒸馏出的氨用硼酸吸收,用0.1000mol/LHCl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HCl 10.50ml,计算样品中粗蛋白质的含量。

解:NH3 + H3BO3 = NH4H2BO3 H2BO3- + H+ = H3BO3

N% = 0.1000 × 10.50 × 10-3 × 14 / 0.2500 × 100% = 5.88% 粗蛋白质% = 5.88% × 6.25 = 36.75%

《食品分析》试卷 第 3 页 共 3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