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全套]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解和接受有一个过程。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道路由是迂回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⑷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逐渐战胜并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因此,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这决不是说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一帆风顺的。相反,在具体阶段,具体环节上,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总是呈现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因此,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的方法论: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旗子;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的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

①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为: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根本分歧表现为,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③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要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内容:第五课(认识论) 教学目标:

1、主观能动性及其表现

2、认识的根本任务 (现象和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真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 基本知识点内容:

1、主观能动性及其表现

⑴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⑵主观能动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②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②现象是多变的、容易消失的东西,本质则是现象中相对稳定的东西。

③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和理性思维去把握。

联系: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

⑴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具体生动性。理性认识

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一般说,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更可靠。

⑵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是理

性认识的基础和必经阶段。理性认识只有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是可靠的。

4、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⑴含义: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既可能是正确的感性认识,也可能是正确的理性认识)

科学理论: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了科学理论。(是正确的理性认识)

⑵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哲学原理:意识的反作用原理:正确的认识能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展开,错误的认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而真理、科学理论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真理和科学理论的作用:①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

②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 ③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分析的含义、作用、具体方法

A、分析的含义: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B、作用: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C、具体方法:①分析每一个要素

②分析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 ③找出事物本质性的东西 ④在整体中把握各个要素

●综合的含义、作用、具体方法、注意事项

A、含义:把分解开来的各个哟啊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 B、作用: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C、具体方法:①要紧紧抓住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要紧紧抓住对各部分的研究 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从联系中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得出一个全新的整体的认识。

D、注意事项:综合并非简单的机械显见相加,各部分的机械相加,不会形成新的认识 ●贯穿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方法的核心方法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①对矛盾各方面及其关系既分析又综合

②对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综合 ③对其他各种矛盾关系既分析又综合) ●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即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合理想象的含义及作用

合理想象的含义: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进行合 理的想象) 作用:①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

②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利的。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作用:①可使人们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挥。

②可使人们取得惊人的认识成果。

教学内容:第八课(认识论)

教学目标:1、实践及其基本特征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基本知识点内容、 1、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实践的特征:

第一、实践是客观性的活动。这是因为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物质的。

第二、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事物之所以反映到人脑中来,唯一的途径

就是通过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着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实践的发展也推动着认识不断地由低

级向高级发展)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观点) (2)实践和认识的(理论)的关系是;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的

指导作用。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是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受主观认识的指导;另一方面,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这样在实践过程中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就有的一定的联系,人们就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如果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3、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A、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含义:

(1)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2)改造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改造主观世界中,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 B、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的双重目的。

政治常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

教学目标:1、国家的国体、政体及相互关系

2、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4、“一国两制”的含义、主要内容和意义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基本知识点内容:

1、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⑴国体:a又叫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

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b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c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⑵政体的含义:政体又叫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

机关。

⑶国体和政体的相互关系

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有着重要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的国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政体。

2、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

⑴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

用。

(2)我国的对内职能:

① 政治职能: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

② 经济建设职能:国家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③ 文化职能: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 (3)我国的对外职能:

①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②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③维护世界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⑷ 国家职能和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区别我国的国家职能和资本主

义国家职能)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⑴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

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有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准则的直接体现。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我国的国家机构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它表现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职权,

在法律的制定和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能够迅速有效的实施。

4、“一国两制”的含义、主要内容和意义 ⑴“一国两制”含义:

①“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②“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

本主义制度。

⑵“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直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②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此外,还有一定外事权) ⑶“一国两制”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教学内容:第二课

教学目标: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2、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基本知识点内容:

1、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⑴国家机构的含义: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⑵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捍卫者和执行者,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载体 2、我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⑴民主集中制原则

①含义:是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②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构中的体现:

首先:在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方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人民选举

产生,对人民责,受人民监督负。

其次:在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

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最后: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⑵对人民负责原则

①原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

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因此,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②对人民负责,要求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密切联系群众

其次:克已奉公,廉洁自律,接受人民的监督。 最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⑶依法治国原则

①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

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②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③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如何做到依法治国? (A)、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

提条件。 (B)、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国的重要环节。 (C)、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F)、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重要意义:这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公民同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做斗争

的法律武器。

②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任何公民都平等

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