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1.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2.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课标要求 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理解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角度等方法;学会描述观察到的实验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怎样的呢?

交流讨论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或实例讨论。

归纳总结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方案,(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

知识拓展 科学探究的形式有多种,实验、调查、讨论等都是科学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一定都按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一步步进行,可根据实际的研究 内容 选择其中几个环节进行。

探究点二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 在实验时,我们在实验前观察什么?实验的过程中观察什么?实验后又观察什么呢?观察到的这些实验现象,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描述呢? 交流讨论 讨论相关的原因。 归纳总结

观察化学实验的内容 实验前 实验过程中 物质原来物质状态和颜色的变的颜色、气化、发光、放热、产生味、状态等 沉淀和放出气体等 1. 学习化学实验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发光、

1

实验后 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并学会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点三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观察蜡烛颜色、状态、形状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圆柱形,乳白色或红色等,蜡烛因加入颜料而呈现各种颜色 有轻微气味 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 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蜡烛火焰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火焰分三层 石蜡质地较软,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 点 燃 前 蜡烛火焰由于受气流影响而摇晃,黑烟是石蜡未充分燃烧的炭黑;燃烧火焰三层:焰心、内焰、外焰。 燃 烧 过 程 中 火柴梗在火2.取一根火柴梗,焰最外层的迅速平放在火焰部位先变黑,中约1s-2s后取出 外焰处石蜡蒸气充分燃烧,温度最高;内焰处石蜡第二层次之,蒸气燃烧不充分,温度较低;焰心主要是未燃烧的里层几乎未石蜡蒸气,温度最低 变化 3.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4.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迅速往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或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2

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熄灭蜡烛,观察现象 熄 灭 后 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再观察现象 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 石蜡的蒸气遇冷形成白烟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 课堂讨论

1. 蜡烛燃烧时状态有没有什么改变?

2. 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放置的时间长了,会有什么现象? 3. 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为什么熄灭后是白烟?熄灭后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归纳总结

1.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点燃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此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写在了箭头的上方。表达式的意义: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2. 探究步骤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白色(或其他颜色)固体,质地较软,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发光,放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后又凝固;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另一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复燃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方案,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解释与结论 (7)反思与评价, (8)表达与交流。 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