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FICO 生产成本核算原理精解

1.1 成本核算简述 1.1.1 对比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是:把成本和费用科目归集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上,然后结转到产品中;

SAP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将成本费用归集到生产订单上,然后订单结转到产品中。其中SAP的归集又分直接归集和间接归集。直接归集是可以直接从后勤集成到订单上的,间接归集是做了成本中心报表里的那部分。

1.1.2 直接料工费归集

如下图,生产订单的材料费、人工、OH(制造费用)是如何归集的?

(1)材料费:主要通过直接发料到生产订单上,OBYC设置,GBB-VBR,针对生产订单投料的移动类型(261,262)确定库存的消耗科目,金额=物料价格控制*实际数量:

(2)人工及OH:通过订单与工作中心关联,工作中心又与成本中心关联,而成本中心里又维护了作业的价格,最后通过作业类型把工费带到生产订单上,金额=KP26的价格*实际报工数量:

在CO14或者生产订单成本分析里可以看到实际工时:

在KP26里看到维护的计划作业价格(至于计划作业是如何给出的,会在之后的章节讲到),PS这里要注意价格单位:

最重要的是:看似这一步是直接到了生产订单上,但是实际上,它是先到了成本中心上,再由成本中心转到生产订单的,因为本来这个工序就对应了成本中心。这也就解释了,为何3611报表里的工费体现在贷方

的负数,这里的借贷是没有含义的,只是一个标示,贷方就是负数,标示成本中心的成本减少而已:

也就是说:借方就是增加,贷方就是转出减少。那么借方通过什么在贷方转出呢?这个作业分割的作用了,通过把借方的成本要素对应到贷方转出的成本要素,直接生产成本中心的都转出到生产订单。具体看下一节——间接费用归集与转出: 1.1.3 间接归集与转出

(1)、3611报表里的上半部分就是间接的要转到订单里的费用,包括手工FI做到成本中心的(对应科目的成本要素),G类成本中心分摊来的(S42类成本要素),ML运行之后的转来的等等,等等。那么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通过贷方转出,这些成本要素如何对应转出的成本要素呢?,可以想象,生产订单里只有作业类型(S43类成本要素)可以归集费用,因此,所谓对应成本要素,就是对应作业类型:作业分割予以解决。

(2)、作业分割配置,OKES:

表示这个分割结构有两种作业要来分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