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8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 1.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1)资本主义制度萌芽

在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由于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小手工业生产者发生分化,一小部分上升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而大部分成为雇佣劳动者。

(2)资本原始积累 ①含义: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②过程:

a.建立起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雇佣劳动关系。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进行剥夺,用剥夺的方法和残暴的手段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b.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这一过程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暴力和非暴力方式完成的。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彻底变革。一方面,工厂制度使原来的手工劳动者成为听由机器支配的资本关系的附属品;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胜利排挤了封建地主和大部分中间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分化为两极,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最终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2.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②国有经济的出现并不改变这一特征,因为:

a.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有限的,并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b.国有经济除在公共部门外,主要集中在某些特殊部门,这些部门都是私人资本不愿经营或不能经营的。

(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为:G—W—G′;其中G′=G+ΔG,ΔG表示更多的货币,即资本的增殖额。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相矛盾。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即生产了剩余价值。

(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

①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

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

③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劳动力商品 (1)定义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a.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b.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这用于再生产劳动力; b.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价值,这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c.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具有特殊性,即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②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4)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是表面上的等价交换,事实上的资本占有 在劳动力的买卖过程中,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是作为具有平等权利的商品生产者发生关系的。他们都支配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是用等价物去换取等价物,等量劳动相交换这一价值规律的要求并没有被违反。但是只要交易完成,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原来的货币所有者变成资本家,劳动力的所有者变成了雇佣工人。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①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②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

(3)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新产品过程中被消耗的那部分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称为不变资本(c)。

(2)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又重新创造出来。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称为可变资本(v)。

(3)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①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惟一源泉。

②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又称剥削率。

3.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

为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用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相比,这一比率即为剩余价值率(m′)。

(2)表示方法

①一种是物化劳动表示方法:。

表示在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②另一种是活劳动表示法:。

表明,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大部分用来无偿地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3)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

决定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m)和雇佣工人数量或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V),有:

M=m/v×V=m′×V

四、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内工人生产的价值用于补偿不变资本的价值;而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则以剩余价值的形式被资本家占有。因此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必须使工人的劳动时间大于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越多,生产的剩余价值就越多。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1)定义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途径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总是力图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此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是一种延长工作日时间的隐蔽的形式。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局限

①最低界限:工作日不得小于或等于必要劳动时间。 ②最高界限:一是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工人必须每天有一部分时间用于休息、吃饭等,以便恢复劳动力;二是道德的界限,工人在一天内总需要一定的时间用于家务活动、社会活动及文化生活(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③在以上界限之内,工作日的现实长度取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定义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途径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即有:

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力价值↓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

①单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单个企业开始的。单个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因而就会产生出超额剩余价值。

②资本家之间为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进行激烈的竞争

a.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竞相采用先进技术,从而提高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此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价值相应下降。个别资本家的超额剩余价值消失,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b.生活资料以及有关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引起了劳动力价值下降。于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是,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便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则相应地延长。

③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单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却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4)超额剩余价值 所谓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①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的价值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

③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正是由于资产阶级为追求剩余价值而不断激化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