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做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4、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6、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固体体胀器、酒精灯等。 【学案】

《3、加热和冷却》学案 自主探究学习目标: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一、我看书:看书,熟悉课的内容。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上网查资料,认识“干冰”。

2、在家长的指导下,用打火机烤塑料吸管,弯曲吸管。

3、在家长的指导下,将瘪的乒乓球放进小盆里,加热水,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 4、在家长的指导下,给白糖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让糖冷却,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教学过程】

1

一、话题“聚焦”。

1、提出问题: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想?

二、研究受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

1、提出问题:糖和蜡受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1)先将蜡烛点燃,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再将蜡烛熄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观察糖和蜡有固体变为液体,再由液体便固体的过程。 (4)学生小组讨论:蜡烛加热和冷却后,各有什么现象发生? (5)学生汇报:蜡烛在加热和冷却后,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结:蜡烛加热后会融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变成固体。糖呢?

4、像糖和蜡烛的形态变化只是一个例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

(1)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3)小结:生活中还有许多常见物体和糖、蜡一样,容易在冷热变化条件下改变形状,如松香、巧克力等。

(4)这些都是固体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那么液体呢? 5、了解二氧化碳的液化和汽化。 (1)学生分组阅读资料。

(2)课件展示:二氧化碳的液化和汽化。

(3)小结:气体间冷却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加热又会变成气体。 三、研究物体体积的热胀冷缩现象 (一)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铜球,在加热和冷却以后会有什么变化吗? (2)学生猜测。 (3)学生分组实验。

①铜球没加热时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 ②给铜球加热。

2

③铜球不能通过。

④把铜球放在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4)学生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交流

(6)小结: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气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提问:酒精或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体积发生变化吗? 1)引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可以看书上的方法,也可以自己设计) 2)学生设计 ①提出假设。

②设计实验。(研究气体是否会热胀冷缩时最好能把自己的设计画出来。)

例如:将烧杯倒入在水中,用毛巾焐热烧杯,观察冒出的气泡,或者还可以做一个气压小喷泉等。

(2)师生讨论实验方法:

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

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 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 3、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史

1)提问:你们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他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

2)学生谈谈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再猜想一下温度计是怎样发明的,最早的温度计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的资料。 4)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看教材中的插图并加以解释。 (1)学生解释。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