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情感意蕴与直观形象的“合金”。 2. 灵感:所谓灵感,就是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突如其来而又稍纵即逝的顿悟状态。 3. 艺术传达:作家在构思活动和灵感爆发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将头脑中的作品

的雏形明确起来、固定下来,将意象转化为物象,这就是艺术传达。

4. 形象思维:就是不脱离形象的思维,它也要对社会生活加以概括,但它并不抛弃事物的

感性现象,并不粉碎事物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是与具体形象同起伏、共始终,最终创作出从个别中见一般、从现象中显本质的艺术形象。

5. 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就是从事物大量的感性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归纳和综合,

扬弃其中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得出一般性的概念,再通过判断、推理、演绎,概括出其中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最后得出科学性的结论。

6. 想象:想象就是人脑对于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表象的过程。 7. 联想:联想就是不同的表象根据某种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的联结。根据这种内在联系的不

同情况,联想又分成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等。

8.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大脑中再创出相应的心形象的过程。 9. 创造想象:所谓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作出新形象的过程。 10. 文学风格:从本质上说,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的有机融合体,它是作家

在主观方面的个人独特性在创造过程及其物化的成果--作品中的体现,它不但在作品的形式上,而且也在作品的内容上表象出来。

11. “风格即人”:是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来的命题,即风格必须

一人为本,以人的主观精神修养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等。是作家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是作家的创造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 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

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13.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

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14. 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艺术家创作时所遵循的反映和表现现实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5.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展现的社会生活,以及这种艺术形象所

隐含的思想蕴藉。

16. 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文学作品内容的载体,它是指作品的内容组织构造和外部表现形

态。

17. 题材:是文学作品的生活内容。就是经过作家的选择、提炼、概括、集中而进入文学作

品生活内容,它是构成作品的质料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和情景。 18. 素材:就是在作家的生活经验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待于作家加工、提炼的自然形态的

生活现象。

19. 主题:就是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但它不是一种抽血的观念,而是与题材相互融合在一

起。

20. 体裁:是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之一,它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像神话。史诗、寓言、

抒情诗、叙事诗、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

文、报告文学等,都是不同的文学体裁。

21. 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文学之外的小品、随笔、传记、杂文、游记、通讯报道、

报告文学等。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论说散文三大类。

22. 悲剧:悲剧包含着神光的社会生活内容,它往往变现那种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矛盾冲突,

表现证明人物、进步力量与反面人物、黑暗势力的较量和抗衡,而最终前者被后者压倒,遭到失败、毁灭和牺牲的结局。

23. 信号:包括三个方面,即主体、信号、客体。 24. 符号:包括四个方面,即主体、信号、概念、客体。

25. 能指:是语言的其中一个层面,是由“音响--形象”所构成的表浅层面。 26. 语言:是指全社会的成员在具体的言语中总结出来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系统。 27. 言语:是个人对于这种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系统的实际运用。 28. 所指 :是语言的其中一个层面,是由概念所构成的纵深层面。

29. 意义:反映的只是语词与其所指称的事物固有的联系,这是一种他律的、客观的联系。 30. 涵义:是作者对于语词内容的独特把握和独特赋予,反映的是语词与主体的联系,而语

词所指称的事物都是带有主观倾向、情感色彩的,这是一种自律的、主观的联系。 31. 情调:文学语言的情调,是文学作品所运用的语言在总体上给人的感受和印象。它包括

声音、词汇、句子所有的特点在内,带有综合的性质。文学语言的情调与作品所描写的对象有关,同时也是作者的语言个性的显示,包括文化特点和个人特点,尽管有时这种显示和体现在作者来说是不自觉的。

32. 文学鉴赏:是一种特殊的接受活动,阅读文学作品与阅读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理

论著作不同,这是一种带有享受和娱情性质,但又不乏创造力、主动性和理性深度的审美活动。

33. 召唤结构:是指作品内部留有无数空白点,期待或召唤着读者用自己的经验、体会、情

感和理解去将它填满,未经读者填充的作品只具有潜在的意义,只有经过读者填充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实在的意义。

34. 隐含的读者:是接受美学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作者在创造活动中预先构想的接受者,作

者在创作过程中要了解它的需要,揣摩它的兴趣爱好,设想它可能作出的反应,听从 它的劝告和建议,并从而调整和变更自己创作的意图、目标、思路和方法。 35. 期待视野:是指读者的全部知识、经验和修养等所构成的欣赏背景,它对欣赏活动起着

一种参照框架的作用,一旦缺少这一参照框架,欣赏活动便会变得毫无意义。 36. 共鸣:是指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情感意蕴达成一致,进而发生心灵的共振,它一是

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之间的思想情感的共振,二是指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情感的共振,三是指读者与读者之间思想情感的共振。

37. 曲解:是指由于作品中留有的许多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有待于读者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去将它填满,而每一个读者的感受和理解都基于一定的“期待视野”,那么在文学鉴赏中读者的阐释就往往成为一种“曲解”。在从现代阐述学的观点来看,所谓“曲解”并不一定就不好,一是在欣赏过程中“曲解”不可避免,二是往往能够发掘出作品中那些为以往人们所忽略的内涵。

38. 成见:是指在文学鉴赏中,读者不是以“白板”似的头脑去理解作品,而总是从一定的先

入之见出发去主动地参与理解,现代阐述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将这种先入之见称之为“成见”。

39. 一致性:是指阅读同一部作品的读者尽管主观条件各异,但其对于文本的基本看法仍然

会有一致的方面。

40. 差异性:是指由于欣赏者的主观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在文学鉴赏中更多表现为所谓确定

性是指在一次具体的阅读活动中,一定的读者对于一定的文本的阅读产生的主观经验和对作品意义的阐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1. 确定性:是指在一次具体的阅读活动中,一定的读者对于一定的文本的阅读产生的主观

经验和对作品意义的阐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2. 不确定性:是指同一文本,由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读者阅读,所生成的意义或多或少

或隐或显具有差异。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异性。

43. 文学批评:是指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于各种文学现象所作的

判断和评价,包括对于文学运动、文学思潮、风格流派、作家作品以及文学批评本身的判断和评价。

44. 文学批评标准:是指批评者在分析、判断和评价一定文学作品是所持有的尺度和原则,

他总是通过这种尺度和原则来检验和衡量它的批评对象。

45. 客观批评:是指认为文学批评首要的准则就是客观,必须排除所有的个人印象而回到作

品本身,文学批评旨在揭示作品固有的本质。

46. 主观批评:是指认为文学批评并不是以获取那种纯然客观的作品本义为最高目标,那种

客观的“真实性”并不足以成为文学批评的最高原则和检验标准。 47. 心理批评: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来分析作家的创作心理、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读者的

欣赏心理,进而对作品进行评价的批评方法。其中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格式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方法。

48. 审美批评:是指主要着眼于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及其读者的审美效果,批评者着重从体

验和感悟出发,以具体可感的形式来评价文学作品,并从中总结出一定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规律。

49. 评点:是我国批评史上最具传统色彩的批评文体,它是在阅读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意点

染,寥寥数语,或首批,或尾批,或眉批,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完全听评点者高兴,它不追求逻辑的缜密和论证的完备,也不讲究语言表达的整饬和华美,但常常有一些神来之笔和精彩之处。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