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理念下作文入门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理念下作文入门教学策略

作者:胡廷玉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31期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入门教学更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那么如何引导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能写呢?笔者认为首先抓根本即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二引导学生挖掘习作源泉,即积累素材,习作时下笔如神,“材”源滚滚。第三、授之渔,即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和提炼素材的方法。第四、架桥梁,即通过文本,下水文等为学生架设桥梁,引领入门。通过这些策略逐步把学生带入快乐表达的作文殿堂。 【关键词】 新理念;作文入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三年级又是学习写作的启蒙阶段,因而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孩子写作的两个很重要的要求是:“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既是对我们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那么如何引导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能写呢?这是许多教师、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一、抓根本——激兴趣增信心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动力,是求知获艺的先导。《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知识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是教师的首要目标,这是写作之根本。为此,怎样让孩子由被动而作转变为“我要写,我想写”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说到写 循序渐进.

如何让学生从“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必须历经一个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习作前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说明白、说具体、说生动,然后再要求学生把刚才说的写下来,便告之这就是作文,消除其“为难”心理。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先对一位学生提问:“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妈妈吧。”这位学生先是一愣,然后回答:“我的妈妈长着一双小眼睛,圆圆的脸,皮肤略微有些黑,成天张着嘴笑呵呵的。”我点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点头。他又补充说:“我妈妈绣花绣得可好啦!在我的书包上还绣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呢!”我满意点点头,然后鼓励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作文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乐趣。在学生想写、敢写并乐写的情况下,慢慢提高对习作的要求,逐步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二)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

学生喜欢轻松活泼地学习气氛,喜欢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在作文教学中同样要创设情境教学,寓教于乐。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根据写作内容,让学生说说、演演、看看,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比如利用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大胆地将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好玩的击鼓传花、成语接力赛等游戏渗透到作文教学之中;或者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象、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新颖的直观形象,最后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急于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觉得习作是自己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三)积极评价,巩固自信

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给学生成就感,给予激励性评价是巩固学生作文自信的有效手段,因为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付出了一定的劳动,总希望别人对自己劳动的价值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老师尽可予以肯定和赞许,如“你观察得真仔细”“你很有想象力”“老师给你点个赞”……记得有一次,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中准确地用了“顺手牵羊”这个词,于是在批语中这样写道:“这个词用得很准确,如果今后能多看点书,多积累一些好词,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棒“。这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不断增强其自信,激励其不断进步。 二、掘源泉——积累材料 (一)涉猎书海 积累语言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所以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新课标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比如:在教完《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瀑布》、《山村的早晨》等这些课后,就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象声词、比喻句、拟人句和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下来。习作时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想想哪些词语、句子可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把自己课内课外写得比较满意的作文和课外读书笔记,整理分类,装订成册,在班上互相交流欣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走近生活 积累素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那么,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在这源源不断的源泉中通过实践体验、观察感悟来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呢?1、家务实践。比如:洗衣服、扫地、做饭等。要求学生做好以下记录:①准备事项;②操作过程,③实践心得。2、观察动植物。如“动物小档案”教学,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如羊、狗、鸡、鸭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这些动物之间的故事。3、走进自然。农村的田野风光是多姿多彩的,这是学生写景题材的好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就地取材。4、融入社会。比如:清洁工、交通警察的工作情况;集市上的热闹场面,小商贩买卖时讨价还价的表情、语言等。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笔记录下来,书到用时方感“材”有源头滚滚来。 三、授之渔—观察提炼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鲁迅说“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师要注意有意识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先景后人等,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深入的观察。其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习惯。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三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缺乏主动的观察与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比如一天课间活动,我看到几个男生围在一棵树下。我感到很奇怪,便走过去。原来他们在掏土洞里的蚂蚁,觉得挺有意思。我想,何不因势利导,让他们去认真观察,了解蚂蚁的有关知识呢?于是,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观察蚂蚁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搬食物的?你能写一篇介绍蚂蚁的习作吗?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有意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指导学生去观察,努力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并把它作为写作的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无话可写的了。

(二)提炼素材 提升习作质量。在写作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发现:学生积累了很多素材,但写作时反而有“眼花缭乱”的感觉,不知选择哪个素材好,从而出现选材不当的问题。因此,指导学生从大量素材中提炼出最适合自己需要的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在指导学生提炼素材中,要求学生尽量做到“新、奇、真”,“新”即新颖,能从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发现从未出现过的东西是可贵的,是值得写的,也是别人想看的作文。“奇”即奇特,生活中不乏奇特的人、事、景、物,抓住这些不一般的东西写出来,才会给人惊喜。“真”即真实,写生活中真人、真事。只有教会学生如何提炼生活素材,才会提升习作质量。 四、架桥梁—引领入门

三年级学生习作时的另一大障碍就是不知怎样去写,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架设桥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