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
1、简要分析希腊神话中的艺术形象。
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一个很明显的转变,即从最初的主宰万物到后来退居二线,不论是权力、能力、地位等都降低很多。这些女性的命运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而改变着,既是人类认识的不断加深扩展,也反映了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再到奴隶社会的历史转变。这种转变所承载的女性形象的变更是带有悲剧性质的。一方面,女性的权威不断受到侵犯和动摇;另一方面,不甘现状的女性又不断的抗争反击试图东山再起。然而历史的不可改变却决定了这种抗争只是徒劳的挣扎。
大地之母——盖亚:地母盖亚是希腊神话中最早的女性形象,也是最早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盖亚既是人类的始祖,同时又是维护女权尊严、女性统治的勇敢战士。 盖亚的形象反映了原始社会初期的生活状况,也反映了以盖亚为代表的母系氏族社会面临着以宙斯为代表的父系氏族社会的挑战。盖亚要被宙斯所取代,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然而盖亚又是一个悲剧形象,因为盖亚是被压制、受欺凌的过气神祗的代表,她在努力地维护自己的威严,虽然这种威严已经岌岌可危、摇摇欲坠,但她绝不允许任何神去侵犯。这时的盖亚是个具有鲜明自主性的悲剧形象。
嫉妒天后——赫拉:赫拉的形象要比盖亚复杂和丰满。她是宙斯唯一的名正言顺的合法妻子,但是宙斯对她却用情不专。她自知无法与宙斯匹敌,所以只好泄愤于宙斯情人的身上。赫拉性格刚烈,常常惹怒宙斯,受到宙斯来自君权和夫权的双重欺凌和压迫。 赫拉也是一个悲剧形象。她既不能像盖亚那样公然的鼓动自己的子女来反抗丈夫,也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力去管制丈夫。只能用她的权威来欺压比她地位低的女性,以此获得安慰与泄愤。赫拉的形象则是嫉妒情感的集中体现。就女人而言,有两性关系的上的嫉妒,实际上是争取男女平等的先声,包含着现代爱情的萌芽。
红颜祸水——海伦:海伦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但“不和的金苹果”事件,使她被动地引起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海伦同样是一个悲剧形象。她长的非常美丽,却没有选择自己婚姻的自由,她唯一一次自主选择和心爱的帕里斯私奔却造成一场大战。她虽集万千宠爱,却不能和心爱的人善始善终。别人眼里她是红颜祸水,克夫、祸国还殃民。海伦是无辜的,她的恶名是当时私有制阶级社会产生后,大男子主义强加给她的。特洛伊战争实质上是希腊的贵族主向别国侵略、掠夺财产的战争。神话将恶名冠在海伦的头上,把统治者的真实面目用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掩盖了起来,有意美化统治者,贬损女性。
2、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荷马史诗被称为欧洲文学的始祖,是西 方古代文艺技巧高度发展的结晶。荷马史诗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故事。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就有许多歌颂战争英雄的短歌流传,这些短歌的流传过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这次战争英雄人物的神话色彩。经过荷马的整理,至公元前8世纪和7世纪, 逐渐定型成为一部宏大的战争传说,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到公元前3世纪和2世纪,又经亚里山大里亚学者编订,各部为24卷。这部书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世纪,掺杂了各个时代的历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腊人的全民性创作。这两部史诗既是古希腊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
3、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荷马史诗产生于古希腊文学史上神话传说与英雄故事繁荣兴盛的时期。整部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首先,规模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两部史诗都以空前宏伟的规模全面展现了处于过渡期的古希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前后共涉及了二十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但是史诗并没有平铺直叙、记流水帐似地记述其全过程,而是使用了高度集中、高度概括的创作手法既突出了重点,又照顾了全局。其次,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使用了大量口头艺术的表现技巧,如夸张、烘托、比喻、固定修饰语和套语等。这些艺术手法的使用,是与其关照全局、突出重点的结构特征分不开的。夸张、烘托、比喻手法的运用贯穿始终,使全诗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洋溢着浓厚的英雄主义气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又极富表现力。诗歌本身独特的韵律和源于神话传说的丰富的想象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史诗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不押韵尾,使全诗节奏鲜明又灵活多变。古希腊神话本身就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想象,把它们纳入到具有独特表现力的诗歌当中,使得全诗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浪漫主义色彩。
4、希腊悲剧的起源及艺术特征。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歌舞,农民们为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酒神颂”,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下,古希腊悲剧也正式应运而生。古希腊悲剧虽然诞生于雅典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洋溢着一种渴望表达的热烈,但它仍然深受历史与文化的界定与赋予,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不仅仅是自然的必然性,更多的则是神的自由意志,是无从逃避的宿命,由此可见,宗教神学是古希腊悲剧的重要基础。因此,古希腊悲剧天生就有一种抑而待发的隐喻美。这不仅表现在戏剧内容上,更加体现在它的舞台艺术上。
舞台上不设幕布,只有象征性的布景和道具。在越来越注重外化的技术辅助的今天,影视或话剧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布景和特效,越来越具有一种喧宾夺主的势头,在令人惊叹的同时,也让观众越发淡化那种戏剧最本质的美感与表达。据记载,当时三大悲剧诗人的剧作有可能是在相当简陋的舞台上演的,却为后世保留下一种原汁原味的戏剧之美。古希腊戏剧是一种假面戏剧,无论是喜剧表演还是悲剧演出,演员都要带出面部要大,色彩鲜艳,形状色彩图案夸张的面具。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最高境界的表演是戴着面具的表演。戴面具,隐藏起来演员的面部表情,让角色的情感不轻易外化,在戏剧中,演员的动作缓慢而富于节奏,靠姿势和声音表达情感。这其实是宗教神学肃穆美感的一种表现,避免轻飘的情感表达。一种庄严的悲剧之美,就在这一张张鲜艳的面具背后深沉的表达着。不过,与此同时,这样的处理,反而能让观众去理解内在的更深一层次的情感与思想,那实际上是一种更加强烈的情感冲动,只是这个过程更需要观众们富于思考的解读。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歌唱,吟诵和舞蹈。载歌载舞是古希腊戏剧的突出特点,这些表演都是受特定曲调的束缚。歌舞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歌声和肢体语言能够传递出一种艺术表达,往往可以将人们的某种特定情感外化得富于张力。起源于酒神祭祀,歌颂式的悲剧,沿袭下了这种歌舞传统。但殊不知,这种歌舞的表达方式,其实,也是一种程式化的枷锁。人们往往只注意到那一两种特定的情感,或喜或悲,或其他显而易见的共同情感,而忽视这种情感背后,情绪化的,极个人化的声音与表达。
5、对比《俄瑞斯忒斯》与《俄狄浦斯王》,并试论古希腊
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美学。
“歌德认为:悲剧的关键在于有冲突而得不到解决,而悲剧人物可以由于任何关系的矛盾而发生冲突,只要这种矛盾有自然基础,而且真正是悲剧性的。”悲剧冲突尽管多种多样,但仍可归纳为两种: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外部冲突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内部冲突主要指人的精神内部各种心理力量之间的冲突。 一、人与自然的冲突
自人类产生以来,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成为一个永恒的矛盾。恩格斯曾告诫过:“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古希腊悲剧中,“神”象征着宇宙的意志,大自然的力量。在《俄狄浦斯王》中,一方面,俄狄浦斯十分敬畏神意。在放逐后,他曾想过寻思,以此一了百了,减轻自己和女儿的痛苦,但是他知道神意不许他这样做,然后他遵循阿波罗的意思,开始在希腊全境内流浪,试图找到复仇女神。另一方面,当俄狄浦斯听到阿波罗预言他将杀害父亲,娶生母为妻时,他毅然决然离开波吕波斯,他想靠自身的理性和意志反抗自然的力量。另外,书中所写道的“他从她的外衣上摘下金钩子,紧紧地抓住它们,高高举起,深深地戳穿自己眼睛,直到眼窝里血流如注,好让他可以不再看见他所作过和他所遭受的一切。”面对残酷的预言的实现,他承认了在不知情的状况下犯的错误,但是他以自刺双目来昭示他的反抗自然的力量。
二、肉体毁灭型的结局
悲剧的结局具有毁灭性,或者是肉体被毁灭,而精神未灭;或者是肉体未灭,但精神崩溃而痛苦不堪,性格被扭曲甚至异化等等。概括的说,悲剧的结局主要有肉体毁灭型、精神损伤型、和解团圆型三种情况。俄狄浦斯一出生就注定被那个诅咒所笼罩,他奋力反抗,却终究逃不脱命运的安排。但是也正是他用尽一生与强大的命运抗衡,忍受着各种痛苦、耻辱高傲地生活时显现出来的那种尊严和价值深深地感染着人类。俄狄浦斯成为国王后,他的个体不只是个人的命运,而担负着整个社会的命运。他一出场时就对请愿的人们说道:“我知道你们大家很痛苦,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加痛苦。因为你们每个人只为自己悲哀,不为旁人。而我的悲痛却同时是为城邦,为我自己,也为你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后轻于鸿毛。”俄狄浦斯在拒绝了两方面的亲人给予他的诱惑的诺言,将他们委之于复仇的神的意旨后,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上天开始呼喊他。此时,他不允许任何人触摸他的躯体,“昂然而强健地走在行列的前面,领头向命运女神所指引的目的地走去”。这是何等的庄重、肃穆!让读者们对他的敬意顿时油然而生。 三、反抗与超越的意蕴
悲剧的意蕴主要从两方面充分体现出来:一是指人的社会解放与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是指人的自我解放与自由全面的发展。 人因为有了各种的欲望,就会对社会现状产生不满,从而产生抗争,与周围环境、人物反正冲突,或者对现状进行超越。这些都体现了悲剧精神。在《俄狄浦斯王》中,最终促使他走向死亡的是他自身的勇气和坚毅。他可以选择投靠他的两个儿子,他可以选择留在科洛诺斯安享晚年,但是他不。他希望忒拜城能为真正贤明的人掌管。他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他追求真理。他不愿妥协。在多个选项放在面前时,他自由地选择了走向死亡,没有一丝畏惧。
总的来说,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一部最高超的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它向我们揭示了人类是有限的,而自然是无限的,人类无法用有限的视角看尽无限的宇宙。但是俄狄浦斯的可贵就在于他敢于接受无限的宇宙、无限的自然给予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