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加值含义及其计算

恰好相反,在德国工业比重为18.19%,在同为汽车大国的美国仅为8.67%。

两国的比较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国家高增加值率的行业比重大,就会抬高这个国家的工业增加值率的整体水平;反之亦然。

图2 2007年美德汽车产业和医药产业增加值率

图3 2007年美德汽车产业和医药产业占工业总产出比重

一国之内不同行业增加值率有差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源于不同行业资本构成不同,也可能源于行业竞争程度不同造成行业利润不同。行业增加值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单位产值中原材料成本所占比重。单位产值中原材料成本所占比重越大,该项活动的工业增加值率越低;反之,则增加值率越高。(2)单位产值中折旧所占比重。折旧是计入增加值的,大量使用固定资产,如房屋、机器设备的生产活动增加值率较高。(3)单位产值中人力资源成本所占比重。支付给参与者的劳动者报酬计入增加值,高薪

的生产活动增加率较高。(4)竞争格局。如果在某些产业或生产环节,企业供应低技术含量的、同质化的产品,且进入门槛低,企业毛利率较低,增加值率也相应较低;反之,如果某些产业或生产环节,由于技术壁垒等原因存在着垄断,企业将掌握定价权,获取较高的毛利率,相应的增加值率也会提升。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统计核算方法也会造成产业增加值率的差异。工业产出和增加值都是按照企业来进行统计汇总,如果产业分工细化,产业链较长,会“摊薄”整个产业链的增加值率。举一个简单的事例来说明这一逻辑关系:假设一个经济体生产某一产品A涉及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投入原材料价值5元,产出零部件价值10元;第二道工序投入第一道工序产出的10元零部件,可生产价值15元的A产品。现在要核算A产业的增加值率,如果这两道工序均在一个企业完成,此时中间投入为原材料价值5元,最终产品价值15元,增加值为10元,整个行业的增加值率为66.7%。如果两道工序在不同的企业,对于零部件生产企业,原材料投入为5元,产出为10元,增加值率为50%,对于组装企业,中间投入变为零部件10元,最终产品仍然为15元,此时增加值率为33.3%。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增加值10元,总产出则为25元,全产业链增加值率被“摊薄”为40%。汽车业分工高度细化,产业链很长,核算出的工业增加值率较

低;而医药工业工艺流程连贯,产业链相对较短,核算出的工业增加值率较高。德国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低于医药工业,不能据此说明德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低于医药工业;相反德国汽车工业技术、品牌和竞争力是世界闻名的,德国汽车工业产业增加值率低是由产业高度分工或者很大程度上是由现有的统计核算方法造成的,在进行不同行业的增加值率比较时需要考虑到该因素的影响。 三、国际分工对工业增加值率的影响

国际分工差异对各国的工业增加值率也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国家同类产业的增加值率进行了比较,选取纺织/服装、化工、金属、机电、半导体、食品和饮料以及运输工具等7个行业进行分析,发现以下现象:

图4 2007年主要行业增加值率的国别差异 资料来源:《UNIDO工业统计年鉴2010》。

(一)某个国家在某一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排名与其平均工业增加值率排名几乎相同

美国在各行业的增加值率全面高于其他国家。日本除了在金属行业的增加值率稍低于中国外,其余各行业的增加值率也高于中国。与平均工业增加值率情况一样,印度7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全部垫底。

(二)某个行业工业的增加值率的相对高低在不同国家是有

差异的

例如,在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最高,但在其他国家,半导体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并不突出,在中国甚至是最低的。

造成各国同类行业增加值率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产业分工。从产业链来看,研发、产品设计和关键零部件、一般零部件生产和原材料生产、组装与总成等环节的产业增加值分布不是均匀的。在研发、设计和关键零部件制造环节,劳动参与者主要为具备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科研人员和设计人员,人力资源投入占总投入比重大,物质投入主要体现在设备的折旧(计入增加值),并且其成果往往兼具不可替代性与垄断性(如专利权);而在后两个环节,参与者以产业工人为主,人力成本较低,可变物料投入占总投入比重很大,生产过程技术含量低、同质性强、竞争激烈。相比之下,研发、设计和关键零部件制造环节的增加值率要高于后两个环节(如下表所示)。

表1 主要生产环节产业经济特征

代表性原材料固定资产人员薪竞争格增加生产环节 活动 投入 投入 资 局 值率 科学实研发 验、技术低 验证 高 高 一定程度的集中和垄断 高 产品功能、 产品设计和关键零部件 外观设计 精密制造 原料/一般 采矿、铸造 零件生产 产品组组装与合装、 成 药剂配制

很高 高 低 很高 高 低 几乎完全 竞争 低 一定程较低 高 高 度的集中和垄断 高 几乎完全 竞争 低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