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加值含义及其计算

从我国工业近年来发展历程分析,“十五”期间,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3.2,反映出当时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和效率提升的基本特征。“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工业投资过热问题大量涌现,降低了工业投资和资源配置效率,其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仅为0.2%,反映了技术进步和投资效率的提升对我国工业增长贡献较小,工业呈现一种较为典型的投入型增长方式。

(二)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创新体系不完善等非技术因素制约明显

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的是,工业创新能力近年来呈上升态势。2009-2011年,工业创新全要素

生产率为1.028,其中,创新技术进步增速为1.216,而创新驱动中的非技术因素发展相对落后,均值为0.846,落后于技术进步提升速度(见图2)。表明我国在创新技术提升方面发展较快,但在企业创新制度等非技术因素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关键在于完善企业与行业的创新体系建设,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与创新体制。

从行业角度分析,市场集中度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如黑色金属矿釆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为1.18,其中,技术因素值为1.24,非技术因素值为0.95。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相对分散的创新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如食

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均值为0.905,其中,技术因素为1.23,非技术因素为0.75。不难看出,各行业的技术因素发展水平相近,但非技术因素差异性较大,是造成行业之间创新能力差距的主要因素。

(三)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技术进步与政策引导协同推进

经计算,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1.039,其中技术因素值为1.04,非技术因素值为1.01,二者基本相当,表明我国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因素、非技术因素的均衡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见图3。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对我国工业的绿色发展收效显著,而节能减排制度建设等非技术因素的完善,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工业节能降耗成果。

从行业角度分析,各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持平,对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石油加工、煤炭开釆等资源型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平均值为1.08。其中,技术因素值为1.06,非技术因素值为1.02,表明在资源类行业统一管理和调度模式下,节能减排技术得以不断发展与提升,有效推进了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一般而言,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而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平均值接近1,其中,技术因素值1.03,非技术因素值为0.98,表明该行业在节能减排管理等非技术因素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思考

(一)建立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的转型升级评估体系

全要素生产率剔除了资本、劳动等物质投入因素,强调技术及非技术因素对经济效率提升的作用,对提高工业转型升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工业转型升级内涵丰富,以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建立工业转型升级各领域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好地评估工业转型升级各领域进展情况,可为国家进一步出台促进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二)要注重加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协同发展 目前,我国在多个领域的技术都有大幅提升。从我们的计算结果来看,创新能力、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技术进步贡献较大,但非技术因素的贡献较小,只有实现相互契合、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整体层次和水平。因此,我们要重视全要素生产率中非技术因素的作用,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逐步完善推动技术转移与扩散的环境制度,加速新技术在行业内部、地区之间的技术转移,形成行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三)区别对待各自行业特点,突出转型重点

创新化、绿色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和要求。但从分析结果来看,受行业特征、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各行业在转型升级各方向的实施效果存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