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学习目标
知识: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情感: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
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2)怎样学好地理? 2、难点:
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五、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堂小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七、练习与作业:略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学习目标
知识: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3、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能力:1、培养学生观察、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度)的特点。 2、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情感: 学习人类了解地球的过程,感受并学习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等。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状和大小 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结。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地球仪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图思考、回答。 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位 互帮互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练习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