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教案
第五讲 采访对象的选择与分析
教学目的:1、掌握选择最权威的采访对象的技巧;2、理解处于不同利益关系的采访对象的类型和
态度;3、理解人们接受采访的心理需要;4、理解拒绝接受采访的心理原因。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人们接受采访的心理需要;2、理解拒绝接受采访的心理原因。
教学内容提要 临时准备——选择熟悉采访对象(选择最熟悉和了解情况的人、选择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多方面地选择采访对象、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选择典型的采访对象)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课堂讲授 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那些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我们都称之为采访对象。由于采访对象的范围很广,既包括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直接参与者,也包括目击者、知情人以及其他与之有关联的人,因此恰当选择采访对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就成了采访前期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选择权威的采访对象 (一)选择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 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指的是事实的当事人、事实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因为他们最了解新闻事件的过程和内情,讲的情况最真实可信,并且具有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 (1)我们要采访一个事件,就要找到这个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因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而对报道的第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它的“真实性”和“真实感”,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给我们的正是这种“真实性”和“真实感”。 案例: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调查—— 案情再现 ?‘嗖’的一下,车从我身边过去,速度特快!? ?超过我大概15米后,听到‘砰’的一声,车撞人了,没减速,直接拐弯走了。? ?看见晓凤的脸惨白地躺在地上,……看完之后我一直做恶梦。? 以上是几位学生目击者对当晚现场的回忆,经过多重努力,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找到了11位事故现场目击者,试图还原现场。 (2)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工作报道或经验性报道,就要去寻找主持这项工作或创造这个经验的人采访。他们大多是某个单位负责全面管理的负责人,对这些工作和经验的了解胜过一般的工作人员。 《一样的田野,不一样的收入——农作制度创新让浙江农民在土地上有了更多收入》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通讯) 稿件通过浙江农民在风起云涌的农作制度创新改革下的创富经历,反映浙江省农作制度改革为?三农?工作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报道全方位地再现了浙江农民在山野田头迸发的热情,用农民朴实的话语,真实地体现新农作制度的生命力,也为更多农民拓宽视野、致富增收提供了鲜活样板。稿件是浙江农民创业创新的一次全景再现。 记者花了数周的时间,深入浙江平湖、嘉兴、临安、绍兴、余姚、丽水、云和等地的田间地头,与当地政府部门、农民、农技人员一同体验农作制度改革后的新变化。由于采访充分、择取的事例鲜活,思考成熟,角度新颖,写稿一气呵成。稿件文风清新,文字朴素,十分可读。 (3)如果去报道一个先进模范人物,那么最权威的采访对象就是这个人物本人。当然,如
1
新闻采访学教案
果要从侧面去采访这个人物的事迹,就要找到这个人物最亲切的人,包括他的爱人、孩子、父母、秘书、邻居。这些人最了解这个人物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因此他们最有发言权。从他们口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新闻人物自己可能已经忘记或自己都观察不到的一些故事和细节。(任长霞、郑培民、方永刚) (二)选择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1、各类专家 在采访一些专业问题的时候,相关的专家常常被认定为权威的采访对象,因为专家对本行业的知识比较丰富,也掌握了比较完整的背景材料,所以其在认定事实和评价